□ 記者 李鵬 文/圖
“老來尋樂重情調,熏梅染柳又是春。頑童欺爺過古稀,老妻伴翁步金婚。和詩填詞弄文網,拈花惹草觀古今。談笑鴻儒無新舊,盡是舉杯邀月人。”2016年,73歲的竇杰民出版了自己的第二本詩集《泥塵集》,在朗誦賞析會上,他有感抒懷。
今年75歲的竇杰民滿頭華發配上一件黑皮夾克,十分精神。他愛寫詩、愛朗誦,也愛唱歌,站在臺上,一開腔就能吸引無數目光。
竇杰民的詩寄托著情感的最真實表達,日常生活中的點滴他都借詩詞記錄下來。自2016年以來,他每年都要積攢厚厚一本詩集。
竇杰民說,常言“男兒有淚不輕彈”,他可不是那樣的人。看電視劇、讀書看報流淚是常事。正是由于感情豐富,再加之愛好詩詞文學,幾十年下來筆耕不輟,就有了這些文字積淀。
這詩詞寫得既要合轍押韻又要別人能看懂,還真得費一番功夫。竇杰民經常在身上揣幾張紙,日常遇到的事情,來了靈感就趕快記下來。到了晚上夜深人靜時,再掏出來思前想后反復琢磨。“真正的好詩詞,在吟誦中就能體味到金紫琳瑯、宮商并作的感覺。”竇杰民說。
“常言道‘詩言志’,很多人把‘志’理解為‘志向’,其實它泛指人類的一切感情。產生詩歌的條件是景或境,觸景生情,‘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就有了詩。”竇杰民老人情感豐富,在生活中與朋友偶遇都能激發創作靈感。
竇杰民的《泥塵集》分“瑤箏篇”和“采擷篇”,分別是律、絕詩和新詩、詞曲等,時間則可以追溯到1978年。竇杰民老人說,年輕時他就喜歡文學,苦于當時條件有限很難找到詩詞書籍。那時他就留心收集、積累,從抄寫成語、經典詩詞開始,每當遇到好的詩詞文章,竇杰民都會抄寫下來,他的書柜中,光抄寫的筆記本就有13本。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學著填詞寫自由體新詩,到八九十年代開始創作反映工作的律詩、絕句。竇杰民的詩越寫越有味道,也因此結交了更多喜歡詩詞歌賦的朋友。
竇杰民老人借幾年前創作的一段“古稀抒懷”樂道:“歲進七十一,時年過古稀。唱歌會朋友,詩書習禮儀。回首人生路,斟酌未自欺。而今頤天年,沐浴陽光里。”他希望更多老人都能愛惜身體,自得其樂,發揮余熱,為美麗中國貢獻點滴。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