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鎮官村地處寶雞西部山區吳山腳下,全村共有10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 676戶, 2756口人,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為126戶,貧困人口433人。根據區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統一安排部署,陳倉區供銷聯社從2017年5月23日起對陳倉區新街鎮官村進行結對聯戶幫扶,經過一年多的精心幫扶,村里正悄無聲息地發生著變化,累計99戶建檔立卡戶362人已脫貧,官村也正式退出了貧困村行列,鄉親們說,這一切,多虧村里來了一群“姓農”的人!
因為“姓農”,所以用心扶貧,真情幫困
供銷合作社是為農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是黨和政府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載體,它以“姓農、務農、為農”為宗旨,扎根農村、貼近農民,正是因為有這份使命和“親情”,陳倉區供銷聯社的幫扶干部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時,除了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扶貧政策,更多的是用真心,用真情、用溫度去扶貧幫困。
村里的潘越秀老人年逾八旬,患有多種慢性病,子女不在身邊,第一書記楊美玉每次路過她家都會進來看看,或者陪老人坐在路邊的大石頭上嘮嘮家常,得知老人的心愿是想翻洗一張自己年輕時候的照片當做遺像,楊美玉利用自己休息時間為老人帶回了裱好的相片,讓老人圓了夢。幫扶干部范衛東得知貧困戶白生貴老人喜歡讀書,每次來都會為老人帶一些報刊讀物,讓老人很是感謝。貧困戶馬麗利的妻子患病做手術,轉院到西安唐都醫院,不清楚新農合異地報銷流程和政策,一籌莫展,區社趙運寶主任了解情況之后,第一時間打電話咨詢相關部門和業內人士,詳細向他們介紹了流程和政策,讓他們吃了“定心丸”,能安心治病。農忙時節,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干部經常自發加入到幫助貧困戶搶收晾曬的糧食、拔黃豆、剝玉米等農活中,這樣的事例幾乎發生在每個幫扶干部和貧困戶身上,一年多時間,幫扶干部下村走訪幫扶600余人次,踏進了貧困戶的門檻,更邁進了他們的心坎。
因為“為農”,所以扶德扶志,激發動力
陳倉區供銷聯社注重實效,因戶施策,著力扶德扶志,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新春伊始,區供銷聯社在官村開展了“新春寄語 勵志添福”活動,為貧困戶發放春聯200余副、福字600余個、窗花600余個。幫扶干部為貧困戶送上了手寫的“新春寄語”小卡片,私人訂制,因戶施策,為貧困戶送上新年祝福和脫貧致富的期望囑托。年初,幫扶干部為官村捐款建起了愛心超市,積極支持協助村兩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協調爭取資金,完成了官村2組生產橋、通村公路最后一公里項目5.5公里、電網改造3公里以及涉及5、6、7組的蓄水池工程,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村民生產生活更加便捷。聯系寶雞市建光技術學院對貧困戶進行了烹飪專業技術培訓,共培訓貧困戶60余人,全部取得烹飪資格證書,使貧困戶掌握了一門實用技術,拓展了就業創業渠道。協助村兩委實施危房改造、異地搬遷共26戶,集中安置5戶。攜手陳倉醫院,開展了“精準扶貧,健康先行”義診活動,為村民提供健康咨詢150余人次,義診120多人。開展的一系列幫扶活動,卓有成效,受到了鄉親們的歡迎和好評。
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開展幫扶活動落實“八個一批”脫貧舉措的基礎上,幫助村上制作脫貧攻堅宣傳橫幅10余副、村規民約墻體噴繪宣傳圖20余副。同時,以入戶走訪為載體,加強對貧困戶進行“知識改變命運、技術改善生活、安全守護生命……”思想意識宣傳教育,引導貧困家庭重視孩子教育、技術脫貧、安全健康,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生活觀念,為脫貧致富營造濃厚氛圍。
因為“務農”,所以精準施策,引領發展
陳倉區供銷聯社不斷加快電子商務體驗店建設步伐,提升線上線下經營能力,利用較為完備的供銷服務網絡,依托基層企業、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注冊的“鳳閣嶺”、“吳岳”、“西虢”等一系列商標,幫助西山地區農民推銷干雜果、雜糧、土特產,年銷量1200噸以上。
著力將包聯村的農特產品掛到了網上,送到了全區的供銷電商體驗店,“線上+線下”模式為大山深處的“寶貝”尋覓婆家,供銷網絡優勢凸顯,電商扶貧后勁十足,一年多時間,幫助結對幫扶村農民銷售干雜果、雜糧、土特產20余噸。
貧困戶馬宏倉患有嚴重的風濕關節炎和股骨頭壞死,不能干重活,子女上學花銷巨大,針對他家具體情況,區社副主任姜海峰為他介紹了給寶雞食品加工龍頭企業天香坊供應配送核桃仁的業務,讓他家逐步擺脫了困境,穩定脫貧。春季多雨,加之寒潮影響,貧困戶郭志正養的蜜蜂產蜜量不大,如果批發,收益不會太多。駐村工作隊員們走訪了解到情況后,通過供銷電商體驗店和微信網店幫他把500余斤土蜂蜜賣了個好價錢。
陳倉區供銷社積極幫助包聯村實施產業脫貧,引導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核桃、板栗、花椒、柴胡、大豆等主導產業,推動產業管理提升,幫助村上鞏固提升核桃園800畝,新栽花椒200畝,加強基本農田治理,完成了1500余畝農田松耕任務。充分發揮供銷社在農資供應和農業社會化服務主渠道作用,將農資直營店、加盟店網絡覆蓋到幫扶鎮村,將質優價廉的放心農資直接送到田間地頭,減少流通環節、降低費用、為貧困戶和廣大農戶帶來真正實惠。
這群“姓農”的供銷人不忘“姓農、為農、務農”宗旨,以幫扶村為試點,不斷探索“供銷+扶貧”新模式,逐步在全區供銷系統推廣,力爭為助力全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貢獻更多“供銷”力量!(通訊員 王晨陽)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