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知識經濟方興未艾,信息時代接踵而至,青年拔尖人才已經成為一個集體中最具創造性、可塑性的核心力量。各地圍繞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方面相繼出臺了各種措施和機制,但是,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貧困地區的青年拔尖人才“流不動,引不進”、人才斷層與流失嚴重、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成為制約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和“短板”。
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行人才管理政策不完善的因素。概括起來,主要有:一是科學人才觀的理念有待提高。重物質投入、資源開發、項目引進輕人才投入、人才開發、人才引進的思維方式和發展模式在一些領域內存在,思想不夠解放,觀念相對落后,影響了人才的發展。二是人才隊伍建設體系不夠健全。部門為本,利益為重,程序繁瑣,操作不順,流動不暢,限制了人才的成長。三是人才工作體制機制不夠完善。貧困地區引人、留人環境不佳,對人才的吸引力不夠,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同時,人才開發投入不足。
對此,筆者認為只有大力營造有利于人才成長的體制、機制和環境,才能充分挖掘和發揮每個人才的潛能和價值,從而實現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的有機統一。
一是及時更新觀念。牢固樹立搶抓人才的意識,在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下,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打破唯“親”、唯“資”、唯“順”、唯“全”的傳統用人觀念,樹立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的新觀念,不拘一格,兼容并蓄,識才用才。遵循人才發展規律,區別對待,在培養、吸引和使用方面采取不同的方法,在考核、評價、選擇的標準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形成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
二是突出重點整合。優化調配各類人才資源,突出主體和重點,統籌抓好青年拔尖人才隊伍的整體建設,激發創新活力和創業激情。以執政能力建設為核心,建立黨政人才推出機制,加大教育培訓力度,提高其科學判斷形勢、掌握市場規律、應對復雜局面、總攬全局的能力。以創業能力建設為核心,完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體系,精心打造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和“三項建設”要求,把農村實用青年人才開發納入整體規劃,提高其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
三是創新機制體制。暢通“綠色通道”,對引進的緊缺人才實行“一人一策”,從落戶、醫療、保險、創業培訓、家屬隨遷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同時,妥善解決優秀人才的職稱評審、子女入學、家屬就業就醫等問題,真正做到用事業凝聚人,用精神鼓勵人,用感情關心人,用待遇吸引人。建立人才使用激勵機制,推行生活補貼、重大科研成果獎勵制度。注重推薦選拔,把德才兼備的人才及時提拔到領導崗位上來。加強對各類人才科學評價,確保想干事者有機會、能干事者有舞臺、干成事者有位置,做到人盡其才。(鎮坪縣委組織部 何世平)
編輯: 楊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