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調研農村養老隴縣行報道
“幸福院里說說笑笑,日子過得挺不錯”
□記者 李欣怡
“如何破解農村養老難題?”“如何保障農村特困人員的養老問題?”5月29日,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組織委員、專家赴隴縣,就“加強我省農村養老工作”進行調研。委員們走村入院,聽報告、找問題,每到一處,都深入細致了解情況。
互助養老,老人離家不離村
為破解農村養老難題,隴縣自2013年開始建成68處農村幸福院,讓不少留守、空巢和獨居老人過上了溫馨、安逸的生活。
“只要兒女同意,并與天成鎮范家營村幸福院簽訂協議,就可以到幸福院吃飯、參與健身活動。”談及晚年生活,77歲的范家營村村民王林軍說。
“老人一個月只交30元,村里給一定生活補貼,就能在幸福院吃一頓午餐,還可到免費的娛樂場所開展活動。”天成鎮黨委書記李明介紹,幸福院里年齡小的照顧年齡大的,身體好的照顧身體弱的,解決了老人無人照顧之憂,又讓老人找到存在感和歸屬感。
自助互助是幸福院的鮮明特色。到范家營村幸福院生活的馮春娥,兒女都不在身邊,老伴過世4年多,她專門負責整個院的清潔衛生。“這里人多熱鬧,說說笑笑日子過得挺不錯。”
離家不離村,養老就在家門口,是天成鎮范家營村幸福院農村養老的又一特點。
截至目前,隴縣已建成的幸福院,八成以上都實現了正常運行,真正實現了“老人開心、子女安心、政府放心”的效果。
農閑時在敬老院養老
隴縣中心敬老院占地47.33畝,總投資1550萬元,擁有城鄉特困人員供養床位300張,目前已有常住特困人員151人,提供“候鳥式”服務130人。
在該院生活的65歲老人范煥成說,所謂“候鳥式”服務,就是在農忙時我們出去忙農活,農閑時回來在敬老院養老。
記者看到,縣中心敬老院里多是兩位老人1間房,房間內電風扇、電視、衣柜等一應俱全。敬老院還有獨立的伙房、棋牌室、衛生間、浴室。此外,院里還自辟了1.5畝菜園,給老人們供應蔬菜。
范煥成邊給菜地澆水邊說:“我在敬老院里能種種菜,和大家一起吃,感覺很滿足。”
“在縣中心敬老院,大家在互助中彼此支撐,感悟親情,生活需求和精神慰藉都能得到滿足。”該院工作人員劉春燕說。
如何緩解農村養老難問題
在調研中,針對農村幸福院服務水平有待提高、運行經費緊張、特殊老年人養老服務保障不到位等問題,委員們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意見建議。
“城市養老難,農村養老難上加難。”省政協委員、省臺盟副主委谷磊說,村居養老、互助養老模式,貼合農村發展實際,用較低成本調動多方積極性,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養老難問題。
省政協委員、商洛市僑聯副主席王亞莉建議,應加快鄉鎮養老院發展,逐步推進“醫養結合”,讓農村老人也能居家享受到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務,享受“日間統一照料、夜間分散居住”的便利和居家養老。
“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農村養老服務,探索養老服務新體系。”省政協委員、西安市僑聯主席李繼紅認為,還應充分發揮“互聯網+健康管理”“互聯網+服務”等新型養老服務模式。
省政協委員、渭南市政協副主席劉巧蓮還建議,要研究出臺農村特困人員、精神病老人相關管護政策規定,對有特殊情況的老人予以政策傾斜。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