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調研農村養老工作報道
“要重點落實農村老人醫療保障”
□記者 李欣怡
如何解決農村留守老人的養老難題,如何豐富農村老人的精神生活?5月30至31日,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組織委員、專家走進千陽縣、鳳翔縣,就“加強我省農村養老工作”進行調研。
把對福利中心的感激寫在紙上
“環境優美空氣好,一日三餐搭配好,護理人員服務好,誠心耐心細心全做到,在福利中心把福享,幸福晚年樂逍遙,感謝黨的政策好,社會和諧喜眉梢。”5月30日,當省政協外事委調研組一行來到千陽縣社會福利中心,80歲的老人賈新喜把對福利中心的感激寫在紙上,還將一封表揚信親自遞到省政協副主席祝列克手中。
賈新喜是一名退休老干部,曾任千陽縣農業局副局長。兩個兒子平時工作忙,很難長期照看老人。他自2015年入住千陽縣社會福利中心以來,大到衣食住行,小到一日三餐,福利中心的工作人員都會安排得井井有條。賈新喜老人打趣道:“福利中心的工作人員比我兒子對我還親。”
千陽縣社會福利中心是一所公辦公營的福利性社會養老機構,占地面積18.53畝,2015年11月投運,目前代養社會老人68人,年齡在90歲以上的4人。
老年大學舞出老人新風采
“舞蹈可以舒緩人的情緒,陶冶人的情操,讓人忘記煩惱、神采飛揚。”5月31日,在鳳翔縣老年大學內,負責人向省政協外事委調研組一行介紹道。
今年65歲的張莉是縣老年大學舞蹈班的一員。“我喜歡在這跳舞,也享受在老年大學愉快學習的每一天。”張莉說,自2014年到縣老年大學學習跳舞以來,身體明顯比原來硬朗了。以前季節交替有個頭疼腦熱實屬正常,現在三四年都很少感冒,“因為喜歡并熱愛舞蹈,我的身體素質都得到了明顯改善。”
鳳翔縣老年大學自2013年10月12日成立,現有專業14個、教學班25人,學員達1210人,還設置了四個村級分校。
如何解決留守老人養老難題
在調研中,針對農村養老壓力加大、農村養老氛圍不濃、組織管理機構不健全等問題,委員們分別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建議。
省政協委員、西安航天建設監理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兼副經理楊遠認為,應明確農村養老機構事業單位性質,提高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待遇,并出臺相關激勵政策,吸引高層次管理、護理人才,擴大養老產業從業人員隊伍。整合民政、衛生、教育等部門相關資源,鼓勵有條件的職業教育機構設立養老管理與服務、老年護理、老年社會學和老年產品開發等專業,為養老事業培養專業人才。
“要提高農民養老保障水平和醫療保障水平,做好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制定完善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基本住房、最低生活保障為重點養老服務體系,繼續加大農村養老服務的投入,加快農村養老院幸福家園、老年活動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省政協委員、省臺聯秘書長何秦說道。
在省政協委員、匈牙利華人商會榮譽會長肖亞珠看來,要重點落實農村老年人的醫療保障,努力解決他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要加大對農村老齡事業經費資金轉移支付和資金投入的力度,有針對性地解決貧困老年人的突出民生問題。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