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導報訊(記者 王惠玲)6月9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陜西省文化廳在延安市舉辦“黃土魂·漢水韻”陜南、陜北民歌展演活動,暨陜西省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活動。
延安市是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特色鮮明,存續狀態良好,傳承實踐活躍的重點區域之一,經文化部批準,與榆林市共同設立了“國家級陜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同時,我省還在漢中市寧強縣、略陽縣設有“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系與四川省共設)。兩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一個地處陜南,一個地處陜北,都是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保護成果較為顯著的地區。
2018年以來,省文化廳積極采取有力舉措,不斷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各項工作力度,由省政府批準公布了第六批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評審了第一批陜西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建議名單,并已完成公示,近期將正式公布;組織召開了“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工作現場會議”;組織舉辦了“跨界創新:非遺傳承對話會”;依托陜西師范大學組織開展了面花、木版年畫等非遺傳承人群“研培”;啟動了第六批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工作。這些重點工作的開展與推進,將進一步推進我省非遺保護工作健康、持續、深入開展。
下一步,省文化廳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陜西傳統工藝振興實施意見》,采取積極舉措,扎實推進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弘揚發展,為我省文化的繁榮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編輯: 大蒼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