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陜西臺盟2018年工作安排及開展“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專題教育活動總體部署,6月8日,陜西省政協副主席、省臺盟主委、臺聯專職副會長王二虎帶隊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咸陽市涇陽縣安吳青訓班舊址進行參觀學習,并赴西安市高陵區何村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減量化處理項目進行了調研。西安地區近30名中青年盟員骨干參加了此次活動。
安吳青訓班革命舊址位于咸陽市涇陽縣,這里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期間培訓青年干部的重要場所,也是延安澤東青年干部學校和中央團校的前身。青訓班從1937年10至1940年4月,歷時30個月,成功舉辦了各類培訓班14期,畢業學員12000余人,被譽為“青運史的豐碑、抗日青年的熔爐”。大量革命青年從這里走上了抗日的最前線,成為抗戰和中國革命的中堅力量。
在這里,一張張黑白老照片,一件件陳列實物,還有朱德、劉瑞龍、胡喬木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青訓班的題詞,都讓大家切身感受到當年無數仁人志士在艱苦環境下依然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執著精神和抵御外侮、報效祖國的愛國精神。
盟員臺胞們紛紛表示,追憶先烈們英雄事跡的同時,更應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當前,我們的國家正迎來偉大的時代,發生著偉大的變革,我們廣大盟員臺胞要繼承先輩遺志,立足崗位,發光發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干凈整潔的社區里隨處可見的垃圾分類管理制度和新農村宣傳標語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參觀過程中,大家饒有興致,不停提問并就如何推廣這種模式用以解決農村垃圾處理,建設美麗鄉村進行探討交流。
此外,盟員臺胞們還考察了位于西安市高陵區通遠街辦的何村新社區,對何村以智能垃圾袋發放機、智能垃圾分類箱、智能垃圾回收箱為硬件基礎的云服務垃圾回收利用平臺運行情況進行了調研,參觀了智能垃圾分類設備及陽光生物有機發酵堆肥房、微生物機械高速堆肥房、滲濾液收集存儲池等分類終端設施。(通訊員 劉佳)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