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立
黨的十九大為人民政協事業指明了前進方向,為政協履行職能、開展工作提出了許多重大課題和新的更高的要求。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就是要立足新時代,按照新要求,以更新的姿態,更大的作為,續寫人民政協事業新篇章。
一、增強“四個意識”,提高政治站位
政協之“政”乃政治之“政”,講政治是對政協委員最基本的要求。縣政協各組成單位和廣大政協委員要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決提高政治站位。一要增強政治意識,把握正確政治方向。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始終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人民政協事業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二要增強大局意識,鍛造過硬政治定力。時時事事從全局出發、以大局為重,把政協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去定位,自覺服從追趕超越大局,堅決維護安定團結大局,堅決貫徹落實黨委的決策部署。三要增強核心意識,堅定正確政治立場。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俯下身子傾聽群眾呼聲,全面客觀反映群眾訴求,真心實意為人民做好事、辦實事、解難題。四要增強看齊意識,更好肩負政治擔當。就是要自覺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看齊,更好肩負起黨和人民賦予政協和政協委員的歷史使命。
二、堅定人民立場,堅持履職為民
堅定正確的人民立場是人民政協開展所有工作的基本原則和政治基礎。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全體政協委員要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重要指示,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參政議政、履職為民牢記在心,落到實處。
要圍繞加快發展,替黨委政府分擔“操心事”。政協各組成單位及全體政協委員要進一步發揮自身獨特優勢,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舍我其誰的堅定信念、開拓進取的工作氣魄擔當起發展趕超的“智囊團”,圍繞黨委政府的“操心事”,廣泛協商議政,積極調研視察,提出意見建議,協力加快落實。
要深情關注民生,幫人民群眾解決“煩心事”。農民進城務工,孩子在哪兒上學?遇到內急尷尬,何處如廁?正在烹調做飯,燃氣突然不足;一些居民小區,熱力供應不上……等等,針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此類“煩心事”,政協各組成單位及全體政協委員要始終把老百姓的冷暖安危時刻放在心上,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了解群眾訴求,反映群眾呼聲,利用提案、建議案、社情民意等形式,聚焦民生問題,促進民生改善,做到建言為民分憂,議政為民解困,監督為民謀利。
三、把握政協職能,推動事業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的重要思想,為人民政協事業創新發展提出了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是新時代指導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遵循。政協各組成單位和全體政協委員一要精準定位,懂政協。必須做到黨政工作推進到哪里,政協工作就跟進到哪里,站在黨政所需關鍵點上獻好策;必須當好黨委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將黨的決策部署轉化為社會各界的自覺行動,將群眾的愿望訴求促成為惠民利民的切實舉措;必須提高組織協商、服務協商的能力,站在政協所能的基點上搭好臺,讓各界群眾訴求管道暢通,意見充分表達。二要高位對標,會協商。政協委員在履職活動中講藝術、講策略就是要把握好能說話、敢說話、會說話。“能說話”就是要善于用事實說話,用數據說話,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據、言之有理。“敢說話”就是要有政治擔當和建言勇氣,肩負社會使命,敢于為黨立公,勇于為民立命。“會說話”就是說出的話既源自內心又代表民意,主張觀點既客觀鮮明又不尖酸刻薄,點撥的問題既深刻到位又不偏頗極端,提出的措施既對路可行又不冗長瑣碎,易于接受,易于操作,易于落實。三要靶向出招,善議政。委員是界別群眾的代言人,委員在政協履職,是代表界別群眾在政協平臺提出意見,發表主張,表達訴求,從而實現社會各界有序政治參與。全體政協委員要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大局,選擇黨委政府主抓的重點、群眾糾結的難點、社會關注的熱點、事關全局的根本性問題,主動擔當,大膽“說話”,確保建言建在需要時,議政議在點子上,監督監在關鍵處,使黨委政府擇善而取、取之能用、用之必成。
(作者系鳳翔縣政協主席)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