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晉
時間抹不掉的是記憶,歲月帶不走的是我的政協情懷。雖然我退休多年,但往事歷歷,如在眼前。
我與政協的不解之緣,可追溯到1997年10月,當時,我從漢中市委一工作部門調到寧強縣委任副書記。縣委分工我聯系縣政協。之后,我與政協就有了工作上的聯系,也就有了我的政協故事。
故事一一段坑洼路的修復
寧強縣陽平關火車站,地處嘉陵江南岸,是寶成鐵路和陽安鐵路的連接點,這里離陽平關老街還有一段路。這段路上,分布著一些商鋪和客棧,還有一些沿路而建的民居。也是通向火車站的主干道,車流量、人流量都比較大。
記得我剛到縣上不久,參加政協常委會。會上,一個家居陽平關鎮的常委說,陽平關鎮上這段路,年久失修,破破爛爛,年年政協會議上提,可年年沒人管。難道這段爛路還要進入21世紀嗎?政協主席打圓場說,縣上財政吃緊,我們也要體諒縣委、政府的苦楚。我在筆記本上記下了這辛辣的批評意見。會議結束后,我去了趟陽平關鎮,實地走了這段路。這段路挨著鐵路,形成了街道,一直通向火車站。我讓司機測算,有二三公里。路非常不好走,大坑連著小坑。我問隨行的鎮黨委周書記為何不修?他說,鎮上沒錢修。縣交通局說這段路是街道,該城建局管。城建局說這條街路還通向后山兩個鄉鎮,是鄉鎮公路,應該由交通局負責。我聽明白了緣由。各家都說的在理,可就是不為群眾考慮。于是,我先讓交通局拿出個預算,看大修需要多少錢。工程預算出來了,加上橋涵,整個工程得10萬元。
10萬元在當時還真是不少。怎么辦?我和一些領導談論此事,還真拿出個辦法,即:縣財政出一點,交通、城建和鎮上各拿一點,看火車站能不能贊助一點。我先和政協黃主席交換意見。黃主席覺得我這個辦法可行。于是,我就分別和縣政府分管財政、交通和城建的領導溝通,征得他們的同意后,就召集部門負責人會議研究,按照四個一點把10萬元工程款分解下去,并要求鎮上負責修建(鎮上有工程隊),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爭取早日竣工,解決群眾行路難。
資金基本落實到位后,工程隊就夜以繼日地大干起來(他們不少人就住在那條街上),火車站也給捐助了部分水泥。兩個月時間的大修,牢固的基礎,新鋪的瀝青,使這段路煥然一新。次年3月政協會議上,政協工作報告濃墨重彩地說起這段路的修建。
故事二一個委員的成長
1981年8月,寧強籍去臺人員陶禮春老先生偕妻石女士由臺灣返縣探親。陶先生落葉歸根心切,回去后就籌劃回家鄉定居,次年8月,陶先生攜全家離開臺灣回縣定居。縣上在城南特批了一塊宅基地,協助陶先生修建一處宅院。
我到縣上工作時,陶先生已經去世,留下遺孀石女士和幾個孩子。我和臺辦的同志去過她家,石女士是臺灣人,習慣了寧強的生活,沒有返回臺灣的打算。后來她擔任了縣政協委員。當時寧強縣城還沒有紅綠燈,個別地段時常發生堵車,靠交警現場處置。在她的建議下,建起寧強縣城第一個紅綠燈。
再后來,由于石女士的特殊身份,她加入了臺灣同胞聯誼會,被推選為省八屆政協委員。見多識廣的石女士,參政議政水平提高很快,還經常把爭取寧強縣發展的議案帶到省政協會議,爭取省上對寧強縣的重視支持。
每年中秋和春節,我和縣委統戰部負責人一起帶上禮品去看望她,征詢對縣上工作的意見建議,我們也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故事三一起糾紛的協調處理
寧強縣有家民營汽車運輸企業,老板是寧強縣廣坪鎮人,從跑運輸起家,由貨運發展到客運。開通了漢中到陽平關、廣坪、青木川的客運線路。上座率一直不錯。老板還成為寧強縣個體私營經濟的領頭人,當選為縣政協常委和市人大代表。
后來,這條線路也出現了一些個體客運車輛,為了保持上座率,這家運輸公司采取降低票價等競爭策略,導致個體車輛上座率不高。于是,他們聯合起來把這家公司的營運班車堵了,讓他們跑不成。路堵了,沿途群眾出行困難,此事造成很大影響。我了解到此次堵路事件是因為公司降低票價引起的,雖然是市場行為,但是這種競爭手法欠考慮。
第二天,我帶上有關部門前往堵路地段,查看了現場,然后在陽平關鎮政府會議室召集雙方開會,商討處理意見。那些個體車主要求公司降低班車密度、恢復原票價。但公司認為這是讓利于民,雙方僵持不下。我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公司收編這些個體車輛,共同經營這段線路。
于是,雙方在這個框架下開始協商溝通,都認為這個方案可行,既兼顧雙方利益,公司也擴大了營運規模,可以騰出手開辟新的營運線路。
堵塞數天的路段疏通了。再后來,絕大多數個體車主加盟到這家公司,公司也給了他們一些優惠措施,保證了他們的營運收入。
2004年2月,我離開了寧強縣,回到市上工作。至今,這些政協故事,還時常在腦海里翻滾,我也為自己聯系政協所取得的工作成效而高興。
(作者為漢中市政協《漢中文史》執行主編)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