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2018年,中國共產黨成立97周年,中共中央“五一口號”發布70周年,新中國成立69周年,改革開放的第40個年頭,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首中國民建走過的七十多個春秋,在不同的時期,民建人有著同樣的中國情: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提供了思想上的準備。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成立了。
1945年12月愛國的民族工商業者和與他們有聯系的知識分子,在重慶成立了中國民主建國會,會的建立,致力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二十三條,揭開了多黨合作的歷史篇章,推動了多黨合作事業的歷史進程。
1948年5月23日民建在上海通過了“贊成中共‘五一’號召,宣布放棄“不右傾、不左袒”的中間路線,選擇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參加國家政權,與中共團結合作,克服重重困難,輾轉北上解放區,籌開新政協,籌建新中國。表明民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綱領。
1949年,民建負責人同其它民主黨派負責人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共同發表《我們對時局的意見》﹐宣布愿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早日建立新中國貢獻力量,致力于建立和平統一的新中國。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人民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民建各級組織和廣大成員努力弘揚民主、團結、創新、奉獻的精神,堅定不移地貫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積極履行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職能,在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執行過程中,發揮了越來越顯著的作用。
特別是近年來,圍繞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認真組織力量開展調查研究,在鼓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等重大問題上,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在各類企業、教育和研究部門、政府和社會管理等各個工作崗位上積極貢獻力量。
與此同時,中國民建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點,積極開展智力扶貧、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職業教育、社會公益等方面的活動,成立了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使本會的扶貧工作提升到一個新高度;每年與有關部門聯合舉辦的風險投資論壇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已經成為本會的知名品牌,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
長期以來,民建積極開展聯誼工作,加強與主張發展兩岸關系的臺灣各界人士的聯絡與交往,促進兩岸同胞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發展與外國有關政黨、團體的友好往來和合作,增進相互了解,協助政府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取得了顯著成績,受到社會的普遍贊譽,為擴大對外開放,促進港澳繁榮穩定、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維護世界和平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作為新時代民建的一員,面對千變萬化的國際形勢,我們要倍加珍惜當前國內安定團結的局面,既要繼承和發揚民建老一輩領導人站在時代前沿,把握潮流大勢,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的政治智慧和風范,又要不斷進行新的探索,緊緊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開展調查研究,建言獻策,積極參加政治協商,努力提高參政議政水平,切實推進民主監督,盡心盡力為社會服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道路上,更加堅定的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政治信念,把多黨合作事業推向新的歷史高潮,把民建事業推向更遠的前方。(作者 趙煒)
編輯: 王雅娟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