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政治家晏子對齊景公說國有三不詳:“夫有賢而不知,一不詳;知而不用,二不詳;用而不任,三不詳也。”這就啟示我們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要有獨具“伯樂相馬”的慧眼,善于挖掘人才;要有“知人善任”的本領,靈活塑造人才;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魄力,大膽使用人才。
“為政之要,唯在得人”。日前,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建立以德為先、任人唯賢、人事相宜的選拔任用體系,堅持好干部標準,把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廣開進賢之路,堅持事業為上,以事擇人、人崗相適。選用好干部,就是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好干部標準,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把好干部選出來、用起來,建立干部選任管理的長效機制,樹立干部選用的新思維,展現組織工作新氣象。
首先要精準選人。知人不深、識人不準,往往會出現用人不當、用人失誤。對干部的認識不能停留在“一把手”的主觀感知和刻板印象上,不能把組織選干部搞成領導提干部。精準選人,就是要把好考察識別關,把功夫下在平時,多視角辨析,真正知其所長、識其所短。必須健全干部考察機制和辦法,根據工作需要和干部德才條件,將民主推薦與平時考核、年度考核、一貫表現和人崗相適等情況綜合考慮,多渠道、多層次、多側面深入了解干部。還要改進干部考核方法,建立日常考核、分類考核、近距離考核的知事識人體系,強化分類考核,近距離接觸干部,既看發展又看基礎,既看顯績又看潛績,把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效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考核內容,不能簡單以GDP論英雄。要堅持全面、歷史、辯證看干部,注重一貫表現和全部工作,使選出來的干部組織放心、群眾滿意、干部服氣。
其次要以事擇人。好干部選出來了,培養出來了,關鍵還是要用。不用,或者用不好,最終等于還是沒有好干部。善用人,就是要科學合理使用干部,做到以事擇人、人崗相適。也就是說要用當其時、用其所長、各盡其才。“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長,不知人長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長,則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要堅持民意導向與實踐導向相結合的干部選任機制,注重基層經歷,堅持優先從一線崗位、重點工作和基層一線中選拔干部,把真正能干事、肯干事、干實事的好干部用起來;應當注重工作實績,年度考核排名靠前、民主測評結果靠前、工作實績突出的優先優先提名推薦;應當要堅持民意導向,改變少數人說了算現象,把民意導向作為干部提名的重要依據,把群眾滿意度作為考量干部的重要標準。同時,還要克服過度依賴票數、唯票取人現象,不讓“老實人”吃虧,把“老黃牛”式的干部選出來、用起來。
最后要大膽用人。對于敢想敢干的好干部,優秀人才,要大膽使用,著力塑造。要始終堅持黨的干部路線,敢于突破個人利益和局部利益的束縛,真正做到五湖四海、任人唯賢;敢于破除各種“潛規則”、頂住各種不正之風,真正做到襟懷坦蕩、公道正派;敢于在嚴格遵循法律法規和制度紀律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開拓創新,真正做到廣開進賢之路、不拘一格用人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鍵在黨,關鍵在人,歸根到底在培養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因此,建設一支忠實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符合新時期好干部標準、忠誠干凈擔當、數量充足、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年輕干部隊伍,顯得尤為重要。要注重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落實好年輕干部的培養責任,堅持組織部門負責人和黨委負責人“雙管雙帶”,把干部培養工作落在實處,避免出現“青黃不接”,不斷為干部隊伍注入新活力,為地方發展謀長遠之策、行固本之舉、成接續之業。
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是基本要求,要堅持精準選人、以事擇人、大膽用人,在新時代展現組織工作新氣象新作為,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提供堅強組織保證。(作者 黃鑫)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