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榮
7月12日,天氣晴朗。
寶雞市隴縣東風鎮田家嶺村村民徐來立吃過早飯,就在家門口的自留地里給豆角苗搭架。
“老鄉,忙著呢?”“家里幾口人?家里收入怎么樣?……”聽到有人問話,徐來立從豆角架后伸出頭,卻看見幾位“不速之客”。
“家里挺好的,我一個人在家,種點菜,夠吃了。”徐來立邊忙著手里的活兒邊回答。
為深入了解隴縣脫貧攻堅工作情況,省政協副主席李曉東帶領省政協科技委員會和省稅務局一行赴隴縣開展專題調研。當天,他們通過暗訪形式,來到隴縣省級深度貧困村田家嶺村,詳細了解整個村子的扶貧情況,實地查看貧困戶的生產生活,征詢他們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意見建議。
今年62歲的徐來立是一名有著30年黨齡的老黨員,女兒外出打工,兒子也在西安安家,因為不習慣城市生活,老人一個人在農村生活。雖然不是貧困戶,但提起村里脫貧情況,徐來立直言,駐村干部很負責,經常到貧困戶家里了解情況,但由于村子基礎差,要想完全脫貧,還得依靠“造血”功能。
“村里有沒有家庭困難而沒有列入扶貧對象的情況?”李曉東問。徐來立說,以前有,現在縣上抓的緊,這種情況沒有了,但還是希望村里以后在確定貧困戶時,能加大公開透明力度,最好能讓村民參與評選。
走進貧困戶趙烈霞家,她正忙著在屋后喂羊。趙烈霞一家6口人,兒子外出務工,兒媳在鎮上照顧兩個孫子上學,她本身患有心臟病,老伴兒有高血壓,老倆口常年吃藥。現在一家人還住在三間土坯房里。2017年,隴縣對貧困人口進行精準識別時,趙烈霞家被確定為貧困戶。
“去年家庭年收入多少?參保新農合沒有?家里有沒有駐村干部聯系?”李曉東問得仔細,趙烈霞答得認真。2017年底,趙烈霞因為高血壓突發住院,在隴縣人民醫院花了5000多元錢,除去報銷,她個人墊付了不到1000元。
“這都要感謝黨的好政策。”指著圈中的羊,趙烈霞說,雖然現在家里比較困難,但她相信在黨的好政策扶持下,家里一定會好起來的,他們也要好好干,爭取早日脫貧。
從田家嶺村出來,李曉東一行又來到八渡鎮高樓村、新集川鎮南坡村等村了解脫貧攻堅情況。所到之處,每戶貧困戶家里都掛著精準脫貧明白卡、精準幫扶紀實資料簿和政策到戶明白卡,上面清晰記錄著貧困戶家里的實際情況和幫扶責任人。
“精準扶貧要強化領導責任,集中力量攻堅克難。”暗訪過程中,當地領導得知后匆匆趕來,李曉東再三叮囑他們要因地制宜,把精準扶貧工作做細做實。
隴縣是國家扶貧重點縣和六盤山片區縣,全縣人口27.33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677戶49479人。近年來,隴縣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聚焦脫貧目標,壓緊壓實脫貧責任,精準持續發力,確保脫貧攻堅措施落地生根。截至目前,隴縣剩余貧困人口6101戶19449人,貧困發生率也由當初的20.4%降到8.06%。
“村子要脫貧,必須依靠產業。”省稅務局副巡視員李杰認為,除了要發展產業外,還要充分發揮村民的主觀能動性,全村參與,不甘于貧窮才能富起來。
李曉東建議,要聚焦產業發展,以產業帶動農民脫貧;要把脫貧攻堅與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緊密結合起來,建強村級“主心骨”,發揮黨員“排頭兵”作用;要走特色產業化、規模化道路,把“優勢”變為“特色”,逐漸走出一條特色產業扶貧的道路。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