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神木迎來撤縣設市一周年紀念日。去年的今天,擁有4300多年文明史和近1000年建縣史的神木,迎來了撤縣設市的歷史性時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54萬神木人民同心同向、守望相助,凝聚起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寶貴精神,緊盯追趕超越目標,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使全市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健康發展,各項事業均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績。
黨建工作有成效脫貧攻堅奔小康
撤縣設市一年來,神木黨建工作以全面從嚴治黨為主線,緊緊圍繞全市大局,持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著力夯實基層黨建基礎,培養選拔好干部,集聚人才資源優勢,全面提升黨建科學化水平,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一年來,神木市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推動基層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干部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嚴格執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落實“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公開承諾等制度,用好用足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原則性。
黨的工作重心在基層,執政基礎在基層,活力源泉在基層。為此,神木市立足“全領域建強、全區域提升”思路,統籌推進農村、城市、機關、國企、學校、“兩新組織”等領域黨建工作,推動各領域黨建工作融合共建。
“我們黨支部結合本村實際,先后引進了豐禾、富源通、宏正等多家農業企業,將村子發展成為集種植、養殖、加工、觀光、體驗于一體的現代農業基地,村民致富渠道不斷拓寬。”四卜樹村黨支部書記杜卡田驕傲地說,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村民真正實現了離土不離鄉、就業不離家、進廠不進城、就地市民化的目標。
在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的征程中,神木同樣堅持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工作同部署、共進退、齊發展,建立了市、鎮、村三級書記抓扶貧的責任體系,全面夯實脫貧攻堅責任,率先在榆林市制訂“五好標準”,有效整合“四支隊伍”力量,不斷優化黨組織組建模式,通過“支部+X”模式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實現基層黨組織建設與產業發展的有機統一,全面提升基層基礎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據介紹,今年神木市將整合投入各類資金5億元,安排重點涉農和整村提升項目51個,安排133戶企業結對幫扶130個貧困村和低收入村,落實幫扶項目240個,培育帶貧企業29戶,帶動貧困戶425戶,實現特色產業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全覆蓋,確保1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976戶、2372名貧困群眾穩定脫貧。
卓有成效的黨建工作為神木建設幸福美好新生活注入了強大動力。如今,神木市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正踏著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不變節奏,以澎湃的激情投身到發展熱潮之中。
轉型升級效果好打造經濟“升級版”
2017年,神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10.33億元,增長7.8%;完成財政總收入250.07億元,增長83.2%;實現地方財政收入71.45億元,增長34.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5.49億元,增長11.1%……這一串串看似枯燥的數字,像一組組跳躍的音符,詮釋著神木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高亢旋律。
產業轉型升級是神木經濟發展永恒的主題。過去的一年里,因煤而興的神木,隨著清潔能源“蘭炭”逐漸走向世界,神木蘭炭不僅開始大量供應京津冀魯民用燃料市場,而且還在全力拓展民用清潔燃料市場和海外市場,全年蘭炭產品供不應求。“作為蘭炭的主產區,神木為推動我國煤炭和低階煤分質分級高效清潔利用,促進和規范蘭炭產業綠色升級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和引導作用。”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會長張紹強如是說。
在發展煤炭經濟的同時,神木市還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培育接續產業、循環產業、新興產業等多種產業,立足打造國家級能源化工核心區和清潔能源輸出基地,鞏固提升煤炭開采加工等產業集群,延長優化“煤—電—載能—聚氯乙烯、煤—蘭炭—載能(金屬鎂)—化工(建材)、煤—煤焦油—燃料油、煤—甲醇—醇醚產品”循環產業鏈,地區經濟由“一煤獨大”轉變為“多元支撐”。
此外,神木市還以現代宜居宜業城市、高端清潔能化基地、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發展目標,恪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以新能源的科學布局來改善城市能源結構,走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與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發展新路,開啟了從“神木數量”向“神木質量”、從“神木速度”向“神木效率”、從“神木資源”向“神木動力”全方位轉變的新征程。
綠滿田疇地生金鄉村蝶變展新顏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增收致富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關鍵。撤縣設市以來,神木市穩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農村“三變”改革,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步伐,做優做強北部草畜產業,提質發展中南部旱作農業,加快沿黃地區紅棗產業升級步伐。同時,積極培育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不斷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采取“旅游+”“生態+”等模式,發展全域旅游,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農民富裕了,農村的“顏值”也在一步步提高。2017年,神木市爾林兔鎮引進了適合在該鎮堿性土地上生長的新型363美葵品種,并于8月12日正式啟動了以“金色葵花海,生態爾林兔”為主題的首屆向日葵文化節。“除了在葵花基地賞花、寫生、攝影,我們還帶領游客去西葫蘆素村萬畝大草原觀光,去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園參觀、采摘,去農家樂享受舌尖上的美味、體驗鄉村田園生活,讓大家充分了解了鄉村的巨大變化。”活動負責人說。
爾林兔鎮村容村貌的變化,只是神木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的一個縮影。撤縣設市以來,神木市以美麗鄉村建設為載體,按年度、分梯次推動鄉村山水林田路房綜合整治,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開展了農村“廁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和“五化”行動,實施了110個行政村的村容村貌整治行動,使全市3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今年,神木市還加快建設綠色鄉村,以建設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為引領,以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為目標,持續加大工礦區生態治理力度,落實河長責任制,使農村整體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
勇立潮頭踏歌行改革風來滿眼春
“這里的辦事效率比我印象中的好太多了!”7月11日,在神木市政務服務中心二樓公安部門服務窗口前,33歲的市民高隨平正在申請辦理防偽公章。去年,他在神木剛剛投資開辦了一家環保裝修公司。“原來聽說去政府部門辦事是‘門難進、人難找、事難辦’,沒想到來了以后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兒,工作人員服務態度特別好,而且很快就幫我辦好了。”高隨平感慨地說。
“以前,我們看病得往市區跑,現在在鎮上就把病看了,報銷額度一樣,既方便又快捷。”在神東總醫院看病的王曉麗高興地說。為了支持大柳塔試驗區的發展,神木市在神華神東總醫院加掛了大柳塔試驗區人民醫院的牌子,使之成為了新農合定點醫院。從此,大柳塔的百姓看病報銷不再折騰。
事實上,像高隨平、王曉麗這樣獲益于改革浪潮的神木市民數不勝數。撤縣設市一年來,神木市委、市政府勇涉改革“深水區”,敢啃改革“硬骨頭”,一項項改革舉措的落地實施,一個個重點難點的迎刃而解,一波波改革紅利的持續釋放,使得神木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社會民生福祉進一步改善,發展動力活力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進一步提升。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神木市堅持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為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切入點,最大限度地實現了放寬市場準入,以更真誠、更高效和更細致的服務打動客商,吸引外地客商來神木投資、創業、發展,并鼓勵引導市屬民營企業實施“二次創業”,激活了民間沉淀資金,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在神木投資興業無后顧之憂,企業發展前景一片光明。
視野開闊站位高打造宜居宜業城
城市干道平坦寬闊,道路兩旁芳草如茵,市容市貌整潔有序……撤縣設市后,神木開始邁進“城市”時代,高起點高標準規劃的發展藍圖,讓神木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內涵日益提升,市民生活環境更加宜居,百姓獲得感越來越高。
“以前每年冬天都要提前備好煤燒爐子取暖,又臟又累還污染空氣。現在我們居住的小區物業管理規范,集中供暖、供氣,環境可比以前好多了。”神木市民武建功老兩口過去一直住在舊城區原財神廟巷一孔破舊的窯洞里,去年經過棚戶區改造遷入新居后,老兩口高興地逢人就夸政府的政策好。
不過,在建設現代宜居宜業城市的過程中,神木市并沒有局限于市區的小范圍,而是用全市域的大視野,通過加強特色小城鎮建設,持續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
一方面,按照聯動發展、差異發展、特色發展的理念,神木市加快推進大柳塔試驗區、大保當鎮、錦界鎮、高家堡鎮等重點鎮建設升級晉檔,著力打造一批功能齊全、特色鮮明、承載力強的產業強鎮、商貿重鎮和旅游名鎮。另一方面,按照“抓基礎、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的思路,集中力量、集中資源推動中南部及工礦區鎮政府所在地,在鎮容鎮貌、基礎設施、綠化美化、環境整治等方面有根本性的改觀,實現了神木新型城鎮化水平的全域提升。
此外,去年12月13日,神木市還從全省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捧回了“省級文明城市”的獎牌,這也標志著該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取得了重大突破。
守綠水青山底線展生態文明之美
盛夏的神木,林木蔥郁、綠意盎然,格外美麗。
就在前不久,紅堿淖濕地保護區又一次迎來了最佳觀鳥期。成千上萬只遺鷗在水面上或漫步或飛翔,時而結群覓食,時而輕盈起舞、盤旋,形成了一幅優美的畫卷。而這一切,和神木加強濕地資源保護,改善濕地生態環境的努力息息相關。
撤縣設市一年來,神木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圍繞“美麗神木”建設目標,通過開展生態建設綠化行動、加大生態環境修復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等措施,成功創建了省級森林城市,啟動了國家森林城市的創建工作,努力讓神木大地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藍天永駐。目前,全市林地面積達605.37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52.8%,各類林木保存面積474萬畝。
同時,神木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制度,完善做實“河長制”“湖長制”,實現河湖巡查常態化,扎實推進“三河一湖”綜合整治。扎實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在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等生態功能重要區域,嚴格管控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態空間,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我們必須強化‘不要污染的GDP’導向,讓神木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美。”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神木市鄭重承諾。
如今,無論是久居神木的市民,還是外地來神木的游客,都會由衷地感嘆:這里的天真藍、山真綠、水真清、空氣真清新、環境真美麗、人民真幸福……
靚麗民生“成績單”群眾滿滿獲得感
回眸撤縣設市一年來的成績,如果說追趕超越是神木最響亮的旋律,那么民生建設就是神木最溫暖的底色。
醫療方面,神木市深入開展市(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穩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據統計,全市衛生計生單位達10家,各級各類醫療機構440家,衛生技術人員3672人、住院床位3368張,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7.1人、床位6.5張。
教育方面,神木市全面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引進省級名師9名,教育引才120名,另外還公開招考了300名小學輔導教師,使教師隊伍更加穩定。此外,利用暑假時間,神木還對全市幼兒園園長、幼兒骨干教師進行了分批次、分階段三級交叉式“523”培訓。
社會保障方面,神木市完成了中心敬老院失能、半失能護理試點改造,啟動了喬岔灘區域敬老院搬遷改造工作。同時,積極推進農村幸福院建設,不斷健全農村養老服務設施,新增農村幸福院15個,新增養老床位1200張,目前全市建成養老床位3265張。另外,神木還鼓勵民間資本興建各類養老機構和老年灶,全面提升農村養老服務水平。
文化方面,神木市先后舉辦了“陜北過大年”春節系列活動、馬拉松彩虹跑、“書香之神木味道”全民讀書等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動,并圓滿完成了陜西省第八屆藝術節神木分會場演出任務。培訓了130名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完成了年度國民體質監測任務。少兒體校選派運動員參加榆林市第十四屆全運會9個比賽項目,奪得36塊金牌。
戰鼓聲聲催人急,不待揚鞭自奮蹄。我們有理由相信,站在新起點上的新神木,一定能在新征程中勇立潮頭、破浪前行,交出一份無愧于這個偉大時代的精彩答卷!
(本版照片均由神木市新聞中心提供)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