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彥伶 通訊員 胡運森
孟夏的西安,生機盎然。5月22日至23日,以“慈善工作實務操作、互聯網籌資培訓”為主題的全省慈善協會會長研討班在西安舉行。
會上,來自全省12個地市、107個縣(區)慈善協會會長、副會長及相關機構負責人參加會議。省慈善協會會長劉維隆出席并講話。
22日上午,西安唐城賓館二樓會議大廳座無虛席。省慈善協會會長劉維隆,常務副會長李榮杰,副會長張文亮、張鳳英、孫忠信、李和陸續走上演講臺,分別就《如何當好一名優秀慈善會長》《怎樣做好慈善組織的內部治理》《創新慈善募集方式》《讓愛相伴》《慈善實業》等作主旨演講。
據了解,目前全省12個市(區)和107個縣(市、區)全部成立了慈善會,各級慈善志愿服務組織達6123個,慈善志愿者45.5萬人。省慈善協會成立了志愿者總隊,組建了扶貧、健康、文化等7個志愿者服務聯盟及慈善藝術總團。在鄉村、社區、機關、學校及敬老院、福利院等地,經常能看到身穿紅馬甲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志愿者,他們已成為三秦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全省慈善聯合大行動是陜西慈善工作的成功經驗。十多年來全省開展的“三大節日”大行動,惠及貧困群眾136萬多人,深受社會各界一致好評。
善款募集是慈善事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支柱。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為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設立冠名慈善基金及小微基金;開展全省“百日慈善募集大行動”、“9·5獻愛心慈善聯合募集大行動”、慈善一日捐;網絡募集和外聯合作籌款等均取得顯著成效。
據了解,多年來,省慈善協會堅持項目為王,品牌至上,圍繞扶貧攻堅,大力推進慈善社區發展。截至目前共實施慈善項目13286個,全省修建慈安橋4328座;慈善教育進學校全省覆蓋;建慈善老年大學67所;建關愛兒童之家84個;慈善筑巢項目183個;實施“關愛花蕾”項目20個,幫扶困難群眾超過1000萬人次。
22日下午,研討會進入各地交流工作經驗環節,各市縣區慈善工作亮點頻現。主要表現為:各市慈善會在款物募集、項目實施指導,各縣區重點在于項目實施;陜南的安康、漢中、商洛等市突出了慈安橋、慈善老年大學、關愛兒童之家建設;關中的西安、寶雞、渭南、咸陽、銅川、楊凌等市區重點開展了慈善文化、慈善教育項目;陜北的榆林、延安等市亮點為善款募集、慈善扶貧項目。
23日上午,省慈善協會副會長趙浩義以《構建新思維開發新動能開創陜西慈善工作新局面》為題作全面講解。
趙浩義表示,“互聯網+”創新出全新、多樣、有效的行善方式,推動慈善事業進入“人人做慈善”的公眾慈善時代。其優勢是實現了救助信息化、募捐渠道多元化、慈善文化傳播普及化、大眾行善便利化。不但創新了慈善募款方式,擴大了慈善組織的影響力,還改變了公民的慈善行為,提升了慈善組織的公信力。2016年以來,省慈善協會網上推介項目超過千個,募款過1億元,其中外省占50%。我省要緊緊圍繞精準扶貧、慈善捐贈、NGO組織、大病救助、志愿者團隊、規范運作六個維度著力突破,實現陜西慈善事業發展新局面。
據了解,從今年開始,省慈善協會聯合市縣慈善會,積極利用互聯網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慈善社區(村)創建。
省慈善協會會長劉維隆指出,目前慈善事業正面臨和經歷著關鍵轉型時期,從狹義化走向公益化,慈善行為從簡單化向物質救助、精神文化救助和社會治理相結合轉變,募集手段由單一化向多樣化、科技化轉變,行善主體從少數精英到大眾群體轉變,由行政管理為主向“五治”化轉變。他表示,慈善永遠在路上,慈善人要講擔當,慈善組織的負責人要當好主角,要有初心,有志向,有激情;要有學習與創新的意愿和能力;要適應新崗位,提高決策謀劃能力,統攬全局,把握重點,善于謀“勢”,超前思考,謀求整體工作邁向新水平;要注重提高組織執行與協調合作的能力;帶好班子,抓好隊伍建設,以應有的情操感召人,以親和的形象凝聚人,以獨有的魅力吸引人。
慈善路上后發有力,慈善陽光無限燦爛。三秦慈善事業發展的明天更美好!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