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神木市找準產業坐標,做強產業支撐,讓農民參與生產、實現就業,逐步形成“一村一產業”的良好格局,讓農民得實惠、集體得發展。
特色養殖奔富路
在神木市中雞鎮納林采當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記者看到,剛建成不到5個月的羊場,引進的100只優質小尾寒羊已經繁殖到350只。特色養殖帶動了貧困戶脫貧致富,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納林采當村屬于風沙草灘區,發展養殖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而小尾寒羊不僅喂養成本低,一些粗的草料和秸稈都能消化,同時還有繁殖率強、生長快、產肉多等特點。不到半年時間,納林采當村股份經濟合作社243戶股民就通過小尾寒羊收獲了“第一桶金”。
該村村民高禮就由村民變成了股民,并在合作社打工,當起了“羊司令”。“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賣了50只羊羔了,每只賣了720元,總共賣了36000元,現在還有40只羊羔,馬上又能賣2至3萬元。”對于這個養殖項目,高禮表示很有信心。
納林采當村第一書記黃大鵬說:“我們除了養殖小尾寒羊,還養殖佳米驢110頭,種植30座葡萄大棚,今年計劃修建的標準化養牛場目前正在辦理前期手續。‘村集體經濟+企業’是我們今后發展的方向,目前,我們正在實現傳統農民向職業農民、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傳統農村向富美鄉村的轉變。”
荒山變成“金銀山”
為保障貧困人口真脫貧、不返貧,神木市不斷調動貧困戶參與生產、實現就業的積極性。
沙峁鎮劉梁峁村位于丘陵區,今年,該村根據丘陵地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通風好,具有生產優質果品的獨特小氣候,將800余畝荒山打造成梯田,通過種植桃、李子、蘋果等7種果樹,將荒山變成花果山、“金銀山”。
“每天工資是100至120元不等,將來這個樹栽起以后掛上果,也是農民一筆大的經濟收入。”正在新開墾的梯田上栽植果樹的該村村民劉區堂說。
“今年又投資了200萬元,給咱們這個800畝雜果園通上水電。預計在三年以后,能給村里面帶來效益,日常雜果園的栽植維護的用工全部使用本村人,解決了咱本村的就業問題。”劉梁峁村第一書記李剛義說。
據了解,2018年,神木市完成了16個貧困村小雜糧種植、2500畝山地蘋果、30畝日光溫室、櫻桃采摘園、葡萄種植園、“一村一品”等到村扶貧產業示范項目,提升了產業扶貧實效。今年,神木市繼續鼓勵、引導貧困戶發展適合當地的富民產業,持續加大政策、資金、技術扶持力度,提升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讓貧困群眾分享產業發展紅利。
編輯: 高三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