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6月18日,長慶油田采油一廠王窯井下作業監督組監督王瑋平完成最后一個作業現場檢查后對發現問題記錄備案,當天他與監督組成員共檢查作業現場21個,不僅做到作業關鍵工序全過程監督,而且實現了所屬區域巡回檢查全范圍覆蓋。
井下作業監督效能的整體提升,僅僅是采油一廠推行井下作業監督體制改革,持續釋放質量效益紅利的一個縮影。2018年,采油一廠蟬聯油田公司HSE管理金牌單位,無重大井控安全事故發生,保持了安全、平穩、受控運行。今年,井下作業監督工作目標鎖定安全環保的同時,更是在質量效益方面挖掘潛力。
采油一廠負責管理的安塞油田共有各類站點358座,油水井上萬余口,150余支井下作業隊伍平均每天實施大修、帶壓等各類措施作業85井次,如此大的作業規模牽動著全廠產量任務“神經”,更關乎著油區安全環保“生命線”。
早在10年前,井下作業施工隊伍完成市場化置換,采油一廠配套建立了廠—作業區—中心站(井區)井下作業三級監督體系。但伴隨生產規模擴大及作業量遞增,傳統監督模式“瓶頸”凸顯:監督人員隸屬于不同管理層級,組織協調不便;兼職監督人員以采油為主,與日常生產任務發生沖突時,“能崗不匹配”顯而易見,特別是作業區、中心站兩級監督人員同時負責監督檢查與隊伍管理,可謂既當“運動員”又是“裁判員”……
2018年下半年,采油一廠按照“管業務、管安全”思路,在公司范圍內率先建立監、管分離運行機制,推行井下作業一體化監督管理體系。即打破原有三級監督管理模式,整合內部監督力量,退出外聘監督人員,結合各區塊日常作業需要,通過內部人員選拔組建了十一支由廠職能部門統一管理的現場監督組,全面構建橫向權責明晰、縱向直管到底的專業化井下作業大監督格局。
改革中,采油一廠先后選擇王窯、王東、坪橋等4個區塊試點運行,不斷總結梳理運行存在問題,并通過建立監督檢查機制、明確現場監督重點、完善監督工作程序、調整監督上崗津貼、固定監督配屬車輛等一系列措施,為監督人員落實監督職責、提升監督效能裝上“助跑器”。
推行井下作業一體化監督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大監督格局整體優勢,監督人員專職化、專業化的同時,監督考核由“模糊”考核向“量化”考核轉變,權責更加清晰。“每項監督程序都不能遺漏,作業工序、作業質量都要嚴格把關,否則產生不良后果,責任都在自己肩上。”侯南監督組監督李鵬舉坦言壓力不小。
今年前四個月,采油一廠維護作業監督到位率由96%上升至100%,維護作業工程質量合格率達99.4%,同比提升1個百分點。同時,通過退出外聘監督人員,一次性節省費用支出近500萬元,質量效益紅利持續釋放。(何欣潤 劉嘉希)
編輯: 何欣潤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