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中午,烈日當頭,幾分鐘就能讓人滿頭大汗,但在西咸新區涇河新城高莊鎮新莊村牌樓下,一名老人在陰涼處席地而坐。老人叫費治全,65歲,是新莊村負責入村道路的清潔員。一年多來,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他都會守在牌樓下,確保路上沒有一絲的垃圾,胳膊骨折亦是如此。
“這工作輕松,動動手、彎彎腰就行,但卻是一家人好好活下去的希望,黨和政府給了好政策,咱就要干好,否則豈不是對不起小陳書記。”收入不高的清潔工作,費治全堅守如一,因為他始終懷著一個信念、記著一份恩情。
把村民當家人 全力挽救將破之家
老師口中的小陳書記,即新莊村原第一書記陳愿,費治全眼中的恩人。
費治全家有6口人,兩個老人因病干不了重活,兒媳專職照看兩個年幼的孫兒,僅其兒子一人賺錢養家,日子過得緊巴巴。
2017年,費治全兒子忽然患腎衰竭,治療后仍需長期服藥修養,全家人沒了收入不說,還要舉債看病。
就在一家人絕望、家之將破時,新上任的陳愿來前來調研。了解到情況后,陳愿特事特辦,不僅為他們申報了貧困戶和大病報銷,還結合一家人的實際情況,尋找合適的工作機會。
經過多次奔波和多方協調,費治全成村里清潔隊員,月工資1800;兒媳婦趙敏娜在涇河新城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售樓,底薪2000多元。“地里有點收入,合作社分紅,我和兒媳的工資,全部加起來,還完剩下的賬,扣除用藥和日常花銷,還能結余不少,放到一年前哪敢想。”如不深談,誰也想不到這個爽朗老人背后的故事。
而這樣的故事在新莊村,一年多里上演了許多。“我是農村人,也有過苦日子,看著大家就像看到親人,所以只能盡所有辦法,讓他們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這是我的目標。”沒有任何思索,陳愿說出了這么一段話。
用情用心 開辟新莊脫貧路
之前的新莊村是西咸新區唯一一個貧困村,2017年6月,原在高莊辦工作的陳愿被派至新莊任第一書記。
陳愿查看海棠苗木種植情況。趙坤 攝
上任后,陳愿將新莊看做自己的家,吃住在村里,沉下身子搞調研,用極短的時間就摸清了村里基本情況:“村里有三大姓,互相之間有矛盾,致各項事務無法進行,黨組織渙散,沒有集體經濟,村民收入水平低,基礎設施條件差。”
要想富,先修路,村繁榮,黨員帶頭。
作為致富帶頭人,陳愿將黨建作為新莊村突破的首要抓手。為此,他挨家挨戶的跑,和黨員談心;利用遠程教育平臺,安排定期集中學習、開展討論活動,要求班子成員做到的他先做到,群眾做到的黨員先做到……一系列制度很快改變了新莊村黨員干部風貌,新莊村黨支部成為群眾的主心骨。
2017年,新莊村整村改造工程啟動,硬化了全村道路,配套建設了雨污分流管網,對230戶村民的戶外立面進行了改造。期間施工遇到困難,陳愿出面協調,群眾有不理解,陳愿徹夜長談……如今,新莊村家家戶戶新門頭,青瓦白墻水泥地,換了新裝,陳愿也從以前的白面書生變成了黝黑的農村漢子。
民無業不富,產業脫貧方面,陳愿結合西咸新區大力發展建設的機遇,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和西咸新區臻境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苗木合作協議,在該村發展了500畝、5萬余棵櫻花、國槐、大葉女貞等經濟效益客觀的苗木,并配套建設了噴灌系統地埋管道1500米,還在此基礎上指導群眾實驗林木套種短、平、快產業的模式,帶動增收。不論是貧困戶還是非貧困戶,只要想發展,陳愿全力幫忙。
2018年底,新莊村脫貧。
調任后,陳愿仍每周返回探望脫貧戶生活情況。趙坤 攝
2019年6月,陳愿也因工作優異被調至涇河新城扶貧辦工作,但他仍把新莊村作為自己的家,每個禮拜都要回來兩三次,為村子的發展操心勞力。6月底,由他配合建設的新莊村文化禮堂正式落成,即將為該村思想文化提升發揮效用。
“明年春,這些苗木很多就能陸續出售,多家綠化公司也都表達了購買意愿,賣的錢80%歸入股村民。”7月6日下午,看著兩米多高的大葉女貞,陳愿臉上掛著笑容,眼中充滿期待。(各界導報 記者 趙坤)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