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9月6日,民盟寶雞市委員會召開“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行”主題教育啟動儀式暨第一次學習會。民盟陜西省委副主委、市人大副主任、民盟寶雞市委員會主委富君出席并講話。民盟寶雞市委員會副主委康江峰、劉殿博、李小紅出席。會議由劉殿博主持,各總支、支部主委80余人參加會議。
富君在講話中指出,開展此次教育活動是為了落實好盟中央、盟省委關于主題教育活動的會議精神,引導盟員切實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深悟透,深刻領會其時代特征和實踐價值,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和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旗幟下繼續攜手前進。
富君強調,一要加強理論武裝。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基層支部要認真組織學習盟史、多黨合作史、《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的意見》等重要文件精神,按照民主黨派“四新”“三好”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努力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水平,積極主動推動主題教育活動持續深入開展。二要鞏固政治共識。不斷增進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各基層支部要旗幟鮮明講政治,以主題教育活動為平臺和載體,不斷夯實多黨合作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充分發揮特色和優勢,教育引導廣大盟員深化對多黨合作初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歷史使命的認識,找準履行職能、發揮作用的著力點,多建睿智之言、多獻務實之策。三要強化責任擔當。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加強形勢政策教育、先進典型引領,增強憂患意識、風險意識、責任意識。基層主要負責同志要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親自謀劃、研究和推動,帶頭落實各項重點任務,要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著眼形勢任務發展需要,細化工作計劃、明確內容重點、強化督促指導,推進主題教育活動扎實深入開展。四要推進自身建設。全面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組織建設、履職能力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要按照中共中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提出的“政治堅定、組織堅實、履職有力、作風優良、制度健全”這五條明確要求,全面加強自身建設。五要突出特色優勢。基層盟組織要在活動中注重代表性人士、不同專業領域盟員的特點需求,充分發揮人才優勢,確保主題教育活動貼近時代、貼近盟員、貼近實際,把活動與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相結合,與盟務工作相結合,充分利用民盟傳統教育基地、“盟員大講堂”和“盟員之家”等平臺,宣傳主題教育活動的重大意義和實際成效。
啟動儀式后,召開了第一次全體學習會議。富君就對我國政黨制度的一些認識,和全體與會人員交流發言。富君指出,這次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是新型政黨制度的生動實踐,是充分發揮我國新型政黨制度效能的必然要求。通過活動開展,要達到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的目標,就必須對我國政黨制度有深入的理解與把握。
首先,從經濟角度看,我國政黨制度的產生具有歷史必然性和唯一性。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一黨”與“多黨”結合,采取合作和協商的方式,這不但是中國政治制度的獨創,也是世界政黨制度的獨創。這種制度立足于中國國情,生長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我們知道,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在中國當時條件下,根本不會產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兩黨制或多黨制的社會經濟基礎,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也曾效仿過西方“議會政治”,當時“黨派林立”,換來的卻是多年的軍閥混戰。抗戰勝利后,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曾主張要和國民黨成立民主聯合政府,但在蔣介石法西斯一黨專政下,所謂的第三種勢力主張的多黨議會制也宣告破滅,并把中國推向內戰深淵。建國后,中國在沒有充分發展資本主義便直接進入社會主義,在這種基礎上再實行“兩黨制”或“多黨制”,只會是一片散沙,因為當時沒有任何一支資產階級力量來支撐和平衡中國的未來,只有各方階層在共產黨的帶領下才能走出困局,所以我國實行的政黨制度具有歷史必然性和唯一性。
其次,從文化角度看,我國政黨制度的產生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
有什么樣的文化觀念,就有什么樣的社會制度。我國政黨制度扎根于中國土壤,同時也體現著中國文化。雖然,這種制度,發芽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成型于統一戰線、奠基于“五一口號”發布,但追根溯源,中國傳統文化是才是這種政黨文化的源泉。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自古就有“天下為公”的大同思想,各階層的價值追求在精神層面都是一致的,所以說各民主黨派和共產黨在意識形態上是一致的,是相向的。同時,中國的“和合文化”對多黨合作制度的形成有很大關系,“和合文化”講究兼容并蓄、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和衷共濟,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沖突,共生共長、相輔相成,這種文化為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關系奠定了基礎,推動了16字方針的形成。“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是“和平共處”的前提,“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是“和諧交往”的背景。這種政黨的合作關系,從哲學角度是符合唯物辯證法的,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具有其科學性。
最后,從實踐效果看,我國政黨制度具有巨大的優越性。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經過70周年完善與發展,已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優勢與活力,也帶動中國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一制度的優勢,在于最大限度的發揚社會主義民主,能夠把各種社會力量納入現有政治體制,廣開言路,實現有序政治參與,便于執政黨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而且能夠充分迅速的調動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具有高效性。同時,這種制度設計有利于鞏固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極大地調動各方積極性和創造性。既避免了多黨競爭互相傾軋造成的政治動蕩,又避免了一黨專制缺少監督導致的種種弊端。總之,中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優越性是在實踐中得到檢驗的,中國的經濟騰飛、政治穩定、文化繁榮、社會發展便是最直觀的明證。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