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上午,由漢中市委宣傳部、漢中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奮力追趕超越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漢臺區專場新聞發布會在漢中市人民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漢臺區委副書記、區長鄭清春圍繞“加快追趕超越 建設陜西強區 奮力當好‘三市’建設排頭兵”作了主題發布。漢臺區委副書記蘇燁,漢臺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郝明森共同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漢臺北依秦嶺、南屏巴山,地處漢江上游、漢中盆地中部,是漢中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1996年建區以來,全區上下在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跟偉大祖國的成長步伐,乘著改革開放的浩蕩東風,艱苦奮斗、砥礪奮進,開啟了加快追趕超越、建設陜西強區的華麗篇章,經濟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正以嶄新的姿態昂首邁進新時代。
一是經濟總量大幅躍升。建區之初,漢臺經濟基礎差、底子薄,1996年全區生產總值僅為19.94億元,人均生產總值4165元,地方財政收入1.02億元。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我們搶抓歷史機遇,牢牢扭住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經濟發展實現了歷史性飛越。2018年全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財政收入分別達到322.54億元、184.8億元、12.93億元,分別是1996年的16倍、14倍、13倍,分別占全市的22%、39%、26%,作為首善之區,漢臺主要經濟指標的總量和權重在全市全面領先。
二是發展動能加速聚集。近年來,我們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穩步提升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和“含綠量”,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產業結構實現歷史性轉型,三次產業比重已由1996年的18.3:46.4:35.3調整為2018年的4.5:47.2:48.3。現代高效農業產業體系加快構建,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戰略成果豐碩,有機稻米、柑桔、獼猴桃、設施蔬菜等初具規模,褒河蜜桔、皇塘鮮桃、郭灣李子等特色農產品聲名在外,全區無公害農產品達37個,省市級龍頭企業達26家,成祥米業成功列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裝備制造、航空零部件配套等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逐步邁上中高端,人工智能、新能源、3D打印、無人機生產等高新產業壯大集聚、引領創新。興漢生態旅游示范區、漢江濕地公園、漢文化旅游大街等網紅地標拔地而起、聲譽大振,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如火如荼、蓬勃發展。多元支撐、多業并進的產業體系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漢臺多年積累的強大動能正在充分積聚釋放。
三是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建區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全面加快城鄉建設步伐,補齊城市短板,增強鎮村承載,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美麗鄉村舒適宜居。我們堅持“西進做大、東擴做強、南移做精、北優做特、老城提升”的發展思路,全力支持興漢新區、濱江新區、經開區、褒城組團建設,穩步推進城東片區綜合開發,實施棚戶區改造3.04萬戶,一環以內所有“斷頭路”及規劃道路全部打通,城市建成區面積由1996年的18平方公里拓展到2018年的32.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74.2%。我們持續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初步形成了以陽安線、西成客專為骨架,108、244、316國道和315省道為經脈,縣鄉村公路為網絡的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徹底打破了秦巴山地的阻隔,顯著提升了漢臺在區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我們積極推進特色鎮和美麗鄉村建設,鎮村面貌煥然一新,河東店文化旅游名鎮融合發展名聲大噪,武鄉古鎮韻味不斷提升,鋪鎮產城融合活力迸發,花果村、吳莊村、天臺村等一批美麗鄉村在漢臺大地星羅棋布,成了“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向往之地,擦亮了漢臺美麗鄉村新名片。
四是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漢臺作為漢江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地,肩負著“一江清水供京津送西安”的重大使命,多年來,我們始終堅守“綠色循環、生態宜居”發展定位,以打造綠色循環生態示范區為抓手,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融合、互促共進的綠色發展道路。我們全力保衛藍天,扎實開展鐵腕治霾,統籌推進減煤、抑塵、治源、禁燃、控車、增綠,2018年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88天,創近年來最好記錄。我們精心呵護碧水,認真落實河湖長制,持續加大漢江、褒河流域綜合治理力度,狠抓岸線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加快沿江污水處理廠建設,漢江出境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以上。我們堅決捍衛青山,持續實施封山育林、中幼林撫育和義務植樹,鞏固秦嶺違建清理整治成效,扎實推進“五亂”問題整治,秦嶺生態安全屏障進一步筑牢。我們聚力守衛凈土,嚴格貫徹《土壤污染防治法》,持續開展“清廢”專項行動,全力抓好土地違法問題清理整治,大力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五是民生福祉不斷增強。我們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2018年民生領域投入占全區財政支出達到83%。群眾生活持續改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6年的3179元和1353元增加到2018年的31086元和10462元,分別增長了9.8倍、7.7倍,建成并分配公租房、廉租房7192套,人均住房面積增長1.5倍。脫貧攻堅成效顯著,2018年全區整體脫貧退出,55個貧困村脫貧出列、4041戶11922名貧困人口實現高質量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42%,去年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等次好的非貧困縣(區)。社會事業溫暖民心,教育、醫療、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成功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和“雙高雙普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9%、98%以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9.7%。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平安漢臺、法治漢臺建設持續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重大戰果,查辦了一批重大涉黑涉惡案件,受到中省市充分肯定,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實現“雙提升”。
奮進新時代,筑夢新征程。站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歷史起點上,漢臺將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斗、逐夢前行,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高質量建設陜西強區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70華誕。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