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康斌 謝昊天) 9月29日下午,漢中市紅色文化研討會在位于留壩縣的紅色文化體驗基地召開。漢中市紅色文化協會主席陳豐致歡迎詞。軍事科學院研究員、軍事歷史專家劉志青,陜西省收藏家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姜西海等省內外文化界學者專家、藏家、紅色文化愛好者匯聚一堂,深入挖掘、研究漢中紅色資源和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研討會現場,劉志青、姜西海及全國紙品收藏聯盟主席閆春亞、延安精神研究院組織聯絡委員會委員李鴻儒、漢中市委黨校副教授李明智、陜西理工大學教授王文禮、全國勞動模范、石門局原局長許繼學等近10位學者專家結合各自研究成果,從不同角度作了主題發言。整個交流研討環節學術氛圍濃厚,達到了相互學習、碰撞思想的效果。
漢中市紅色文化協會主席陳豐致歡迎詞 漢中是紅色文化的重要孕育地,既是劉邦西漢王朝的歷史源頭,也是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的軍事重地,更是川陜蘇區,鄂、豫、陜蘇區革命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偉大的歷史進程中,英雄的漢中人民,創造了無數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跡,積累了豐富厚重的紅色文化資源,為漢中市紅色文化協會的研究與傳承提供了極具內涵的資源。此次會議的召開,旨在利用好川陜、鄂豫陜兩大蘇區帶給漢中的紅色資源,用科學發展觀深入研討川陜、鄂豫陜兩大蘇區留給漢中人民寶貴的革命遺產,結合漢中全域旅游發展大勢,讓漢中紅色文化成為對外宣傳的好名片,成為活躍地方經濟增長的新亮點。通過紅色文化與革命文物的相互印證,讓革命文物鮮活起來,讓黨性教育的認知水平提高起來。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軍事歷史專家劉志青作主題發言 會議開始前,與會人員集中參觀了紅色文化體驗基地的漢中市黨史紀念館、漢中市抗戰紀念館等展館,重溫了當年的紅色歷史,緬懷革命先烈、感受革命精神,接受革命傳統和黨史學習教育,感受漢中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建設帶來的新變化新面貌。
據了解,漢中市紅色文化體驗基地展覽館坐落于“中國最美山村”漢中市留壩縣玉皇廟鎮兩河口村。是由漢中市紅色文化協會主席陳豐在原紅25軍1935年7月長征戰斗經過留壩的地方、原三線建設國防科工委1101指揮部、總參825部隊駐地遺址上改建而成。基地占地面積10000余平方米,共計300個展廳,展出珍貴文物10萬余件。
解放牌汽車、吉普戰車,偉人針織畫、毛主席像章、孫中山雕像、炮彈、電話、各個時期的勛章獎章、大刀、紅軍長征時用過的軍號、發報機、中正劍、飛虎隊徽標、土地雷、東北抗聯用過的武器、731部隊防毒面具、日本裕仁天皇的雕像、二戰美國航母航標燈、日本剖腹刀、中國第一代電影放映機、文獻、畫報等,諸多歷史藏品可謂應有盡有。同時精心規劃館內陳列,把共產黨自1921年7月1日建黨成立至今近100年來,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期間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及光輝歷程,以聲像、圖文與場景結合方式展現,立足以多樣化的展品呈現真實的歷史,讓后人感受先輩們艱苦奮戰的革命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