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在交際賓館周邊棚改項目實施中,老黨員、中印自衛反擊戰的老班長張志強年齡較大、老伴病重。”在得知老人想就近搬遷后,延安市房屋征收管理局北區征收工作組多方聯系中介公司,逐個打問周邊小區房屋轉讓信息,最終在附近找到了合適的房源。
面對諸多復雜的情況,延安市房屋征收管理局始終堅持“登門無數遍、嘴里說真話、眼里見實情、耳中聽心聲”,始終站在群眾的立場上想問題、定政策、辦事情。
2013年,延安遭遇百年一遇強降雨,居民下山迫在眉睫。為了讓“掛”在山上的居民搬進高樓洋房,“窩”在棚戶區的群眾住房得到徹底改善,延安市房屋征收管理局牢記使命,爭當推動延安城市建設的先鋒隊。六年來,這支先鋒隊已先后實施征收項目區塊66個,完成征收建筑面積231萬平方米,動遷人口5.85萬戶21.57萬人。
該局副局長秦保軍說,房屋征收拆遷涉及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必須要在懂民心、知民情上下功夫。征收工作啟動前,延安出臺了在房屋市場價評估補償的基礎上再獎勵20%房補費,切實讓對城市發展做出貢獻的被征收人得實惠。“如何才能讓這么多動遷群眾高高興興地搬遷,就得真心實意與群眾拉家常、交朋友,而不是強勢推進。”秦保軍說,比如在實施迎賓路向陽溝片區改造項目中,被征收人張某全家已遷往寶雞居住。多次電話溝通協商無果后,征收工作組3次赴寶雞與被征收人見面協商,最后他們被工作組的熱情和執著打動,順利簽訂了征收補償協議完成搬遷。
一份份協議的簽訂,推進了一個個項目的完成。十多個革命舊址保護和景區環境整治項目征收工作,全面提升了景區周邊環境,為延安創建國家5A景區、打造博物館之城做出了突出貢獻。13.57萬山體居民徹底終結了出行難、用水難、取暖難、如廁難的歷史,全面治理消除了地質災害安全隱患,恢復了綠化生態。如今,圣地風貌形象已得到極大改觀,人居環境實現進一步改善,延安的特色做法得到了住建部的充分肯定。這城市面貌的“大變樣”,凝結著每一個征收人的初心和使命。(記者 陳雪 王統)
編輯: 何欣潤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