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在寧強縣大巴山深處,活躍著這樣一個10多人的青年創業團隊——寧強縣西部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年僅33歲的杜天超為該公司領頭人,他們起初以當地農副產品個人電商銷售為主要業務,拓展成現在“互聯網+生態農業產業園基地”發展格局,流轉土地 300余畝,先后建成了原生水果“野草莓”基地200畝、“巴山野生地瓜”基地80畝,有機蔬菜20畝及田園景觀帶,累計各種農副產品銷售,2018年300多萬元,2019年1-10月達500多萬元,以他們的家鄉情懷帶動父老鄉親脫貧致富。
巴山鎮山大林密,耕地較少,是漢中市寧強縣典型的高山鄉鎮,靠山吃山以農林產業為依托成為當地農民謀生的主要方式,其自然氣候環境潤育這里天然特色經濟發展。野生木耳、香菇、松籽、核桃、獼猴桃、板栗、柿子、生漆等經濟作物屬該鎮名優特產,蕎麥、土豆、、紅薯、魔芋、豆類糧食作物及杜仲、銀杏、黃柏、姜樸、柴胡等多品種藥材特色突出,巴山土雞、土豬等農畜產品及許多純天然如蕨菜、菠蘿莓(方言苞兒)、五味子等等高山野生食物成為搶手貨,深山小溪中的珊瑚玉奇石也很耀眼。這些資源優勢如何成為他們村因地制宜發展致富的路徑,成為杜天超執著追尋的課題。
杜天超,是土生土長的巴山鎮石壩子村人,家中姊妹3個,家境條件非常差,兩個姐姐勉強念完初中就輟學了,被父母視為全家希望的他幸運地讀完了高中,17歲畢業后,他看著日漸蒼老的父母再為學費發愁,便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去南方打工,臨行前母親淚流滿面,依依不舍地飽含希望的情景深深地留在他腦海里,也成為他人生道路上拼搏的決心和動力,在外一闖就是十余年。
2012年,他帶著多年打工積攢的20萬元錢返鄉創業,與妻子做起了珊瑚玉生意,并開辦了“山里娃山貨土產網店”,主銷當地農副特產,給農民打開了一條市場通道,成為當地農民們睜眼看世界的貼身信息平臺。小兩口苦苦經營5年,在當地有了小小名氣和影響力,周邊農副產品開始匯集,業務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團隊力量擴大,通過數年打磨的他更加成熟內練,開始琢磨創建打造公司自己的品牌形象,先后“香菇醬”“橡子粉皮”“火麻油”等標簽農副產品被受國內外人客商的青睞,2017年,注冊成立了“寧強縣西部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先后在“今日頭條”新媒體平臺注冊,形成互聯網+生態農業產業園基地經營格局,事業向規模化、正規化、特色化方向挺進。公司利用自媒體平臺推介展示當地的民俗、特產、美食及美景等,點擊量持續猛增,同時擠時間研學電子商務相關知識,努力向縱深做精升級,先后投入購買了航拍無人機、大疆云臺等硬件設備,進行了航拍節目直播,創新題材內容,展現鄉村產品特色和自然美景,擴大知名度。2019年,組建起10多個有志青年的“秦巴電商團隊”,成員們朝氣蓬勃,個個出類拔萃,圍繞公司 “文旅宣傳,慈善公益,電商助農”宗旨持續發力。
今年8月份,該團隊通過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宣傳當地的紅心獼猴桃,通過網絡助農銷售3萬多斤紅心獼猴桃,銷售金額20余萬元,尤其網名為“秦巴一妹”“秦巴二妹”“秦巴一姐”分別銷售3萬元、4萬、2萬多元,早早地幫助果農完成銷售;9月份,團隊平臺宣傳周邊一個偏遠貧困村的包包菜,最終找到了線下批發商,將滯銷的100多噸包包菜拉出了大山;10月份,幫助新疆阿克蘇果農銷售冰糖心蘋果,短短上線半個月銷售將近10000單,銷售40余萬元,預計11月份可銷售50000單阿克蘇冰糖心蘋果200萬余萬元;更有一件讓他們驚喜的是,在他們平臺發的一些家鄉抖音視頻,吸引了國外粉絲們的關注,且說對這里很向往,想要親臨看看。一組組驕人的戰績,一個個農民喜上眉梢的笑容,成員們分享著成就和喜悅,也激勵著他們信心百倍,越戰越勇向著更高的目標奮進。
一枝獨放不是春,在杜天超心里久久深藏著這樣一個愿望。2018年,他被群眾們推選為石壩子村副主任,該村更屬鎮上偏遠貧困村,他深感其責任使命。“這是可幫助他實現共同致富夢想而創造的一個施展天地,也是鎮組織和群眾對自己的信任和認可”,杜天超這樣正向反思認識和定位自己,立誓在脫貧幫扶、改變全村面貌的道路上砥礪前行。他擼起袖子埋頭實干,與村委會班子同心協力,謀劃全村的大思路大發展。一方面致力做大現有產業規模,盡最大能力吸納貧困戶在產業園務工,先后有30多名村民長期在公司就業,其中20戶貧困戶年均收入在2萬元以上,基本告別了貧困。另一方面對特困戶采取公司租用其土地發展包包菜等特色種植,并定向確保收購,同時依托公司及電商平臺凝聚村民,引導他們適時調整產業結構,布局家庭產業增收,挖掘整合資源謀劃鄉村游,有機遇就抓,有困難就幫,互促發展。目前,在該鎮黨政一班人共畫美麗鄉村藍圖,合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村委一班人及公司積極踐行感召帶動,全村生產熱情高漲,希望滿懷,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巴山鎮石壩子村定會成為大巴深山里綻放出的一枝秀麗鮮花。(楊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