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孫高菊
“咸陽市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職,在推進地方立法工作上積極尋找特色、在深化監督內容上不斷創新,以實際行動繪就了人大工作的‘咸陽風景’。”12月2日,省人大常委會“40年·深情回眸再出發”采訪報道組走進咸陽市,探訪咸陽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加強和改進地方人大工作的生動實踐。
立法有特色,重點突出惠民生
“以前天經常灰蒙蒙的,如今一放晴出門就能看到遠處的秦嶺山,這種感覺真好。”興平市第十八屆市人大代表、界莊村黨支部書記任新鮮望著一塵不染的天空有感而發。事實上,咸陽市環境的改善還得益于2017年9月1日《咸陽市禁止露天焚燒農作物秸稈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頒布實施。
作為農業大市,咸陽市農作物種植面積大、范圍廣,《條例》頒布之前,對農業生產中產生的秸稈都是采用露天焚燒的處理方式,露天焚燒不僅是環境污染的重要源頭之一,對交通和公共設施而言也是一大安全隱患。
“當時秸稈焚燒問題非常嚴重,解決這一問題成為了社會共識。”據咸陽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張云濤介紹,為了保障這一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通過實地走訪咸陽市的7個縣(區),全面掌握了實際情況,針對問題,人大代表們也提出了有效建議,最終促成《條例》的頒布運行。該《條例》在內容上“疏堵結合”,對綜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燒做了具體規范,有效杜絕了秸稈焚燒現象,減少了大氣環境污染源。
切口小、有特色、真管用是咸陽市的立法方向,同時,“五抓四堅持”是其基本路徑。在立法工作上,咸陽市人大常委會把生態環境立法作為突破口和重頭戲,除制定《咸陽市禁止露天焚燒農作物秸稈條例》外,還制定了《咸陽市濕地公園保護管理條例》《咸陽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為全市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法治支撐。
問題不解決,監督不結束
12月2日,在咸陽市興平市趙村鎮界莊選區人大代表述職評議會現場,一到選民提問環節,坐在第七排的任寶娃便迫不及待地舉起了自己布滿老繭的左手。
“埋自來水管的坑什么時候能回填好?”他問道。
“您提的問題我們已經在9月份和工隊取得了聯系,預計明年4月份之前就能回填好。”針對任寶娃的疑問,興平市第十八屆市人大代表、界莊村黨支部書記任新鮮解答道。
“能否為咱們建一個幸福互助院?”“美麗鄉村建設下一步工作準備咋開展?”……民生問題一個接一個拋過來,任新鮮都能對答如流。現場述職,現場接受選民提問,現場回復選民問題的解決辦法,這不僅是對人大代表履職的考驗,也是接受選民監督最直白的方式。
“問題不解決,監督就不能結束。”興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戰兵說道。作為一名人大代表,除了要接受選民的監督,也要積極行使自己的監督權。如何有效增強監督實效?興平市人大常委會做出了自己的探索與實踐。
報告、審議、測評、整改——跟蹤督查、再報告、再測評的“閉環式”監督模式,專題詢問采取“調研、審議、詢問”的聯動方式,對法院、檢察院和政府組成部門工作開展綜合評議,興平市人大常委會的這一系列舉措對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教育衛生、食品安全、營商環境、生態環境治理等工作開展監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來,在整個咸陽市,監督職責也成為了人大常委會最主要的履職方式,著眼于人民群眾關注的重大問題,注重制度構建,抓好綜合施策,監督工作不斷實現新突破。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