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征
讀書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積累過程,只有一以貫之,長期堅持,才能積腋成裘、厚積薄發,融會貫通、運用自如。讀書,是精神的跋涉、品質的修煉;學習是責任的擔當、境界的提升。讀書學習可以凈化心靈,啟發心智;可以增長知識,去除無知;可以戒除浮躁,平和心境。
2013年3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采訪時談道,“我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是讀書”。這個愛好,伴隨著習近平從梁家河村的窯洞到清華大學的課堂,從正寧到福建,從浙江到中央,一路追尋過來,讀書學習已經成為他的一種生活方式,存在于他工作、生活的每一個片段。梁家河幾乎每一位鄉親在提到習近平時,都用“愛看書”“好學”來評價他。在他們的記憶中,習近平經常在煤油燈下看“磚頭一樣厚的書”,他隨身軍包內裝的全是書和厚厚的筆記。2013年五四青年節,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座談回憶那段歲月時說:“我在農村插隊后,給自己定了一個座右銘,先從修身開始。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在《之江新語》一書中,我們仔細翻閱,發現其中關于“讀書”主題的就有四五篇。習近平指出:“廣大黨員干部要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使讀書學習成為改造思想、加強修養的重要途徑,成為凈化靈魂、培養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要真正把讀書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使一切有益的知識、一切廉潔的文化入腦入心,沉淀在我們的血液里,融會到我們的行為中,做到修身慎行,懷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拒腐蝕、永不沾。”2014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采訪時說:“對我來說,問題在于我個人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當然是被工作占去了。現在,我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學習,讀書學習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讀書學習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
周恩來總理在《我的修養要則》中說道,自己的座右銘是“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實踐也無數次證明,學有所成、學有所獲,不能一朝一夕,三分熱情,而要流水不息行云不止。當下,工作繁忙是實際,事務很多是實情。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我們學會時間管理藝術,掌握讀書學習方法,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和毅力,把讀書學習融入生活、工作的點滴之中。工作千頭萬緒,矛盾紛繁種種。既要學專業、明本職,也應該學相關知識、不斷開闊視野。學習黨的創新理論,不斷提高思維層次,把握前進方向;學規章制度,抓工作規律,不斷提升辦事效率;學歷史文化,拓寬思維眼界,不斷增強文化修養。把工作所需、成長所需、做人所需的種種知識皆為學習內容,才能真正實現“功以學成,業由學廣”。古人的《明日歌》告誡我們,凡事不能拖,讀書學習不能等;今日的“終身教育”理念更告訴我們,學習沒有畢業,只有畢生。“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當把讀書學習當成生活常態、人生追求來堅持,與時俱進,一以貫之,必能惠及事業,受益終身。
人活著不可不讀書不學習。不讀書學習,精神的田園往往會是一片荒蕪的景象,生活也必將因此失去滋味和色彩。人,懂得讀書學習,就會走進一種境界,獲取一份智慧、一種力量,以及一份沉甸甸的人生感悟。讀書學習,能燃起內心的激情,讓生活多一分情趣、少一分沉悶。為此,讓讀書學習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增強工作能力,豐富我們的人生閱歷,豈不美哉!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