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李明見)盡管水泥路已通一個月了,但洋縣槐樹關鎮萬春村的村民對出行方便帶來的變化仍津津樂道,村民們說:“這是新上任的村主任李康為大家兒辦的第一件大好事。”
今年31歲的李康從太原科技大學畢業后,毅然選擇參軍報效祖國的道路,在部隊連兩年,他入了黨,兩次當選為優秀士兵,三次受嘉獎。退伍時部隊領導把他推薦到蘇州一家公司上班,由于他勤奮好學、有勇有謀,很快為公司的骨干,年薪40萬元。
當李康懷著成果的喜悅回鄉探親時,看到走后多年的家鄉毅然沒有太大變化,了無生機的山村和發達地區比反差很大,尤其是當他偶然遇到村上年過七旬的老人挑著上百斤重的龍須草到十幾里外的鎮上去賣,所得報酬不足百元時,這情景深深利痛了他的心,他想,我掙錢再多,也只是富了我一人,何不趁年輕回鄉創業,報達哺育我的家鄉人呢?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家人后,父母怎么也想不通,辛辛苦苦培養了十幾年的大學生,又經過部隊鍛煉,放著年收入40萬元的高新不干,怎么有回到農村呢?但是,李康看得很深很遠,他覺得國家正在大力實施新農村建設,農村也有大學生發揮才能的大舞臺,我不能光給別人打工,我們把農村建設好了,自己也能在家門口當老板。
2018年5月,村委會改選,勵志回鄉創業的李康被鄉親們推舉為候選人。“400人投票,我以286票高票當選,這說明村民對我報有很大期望。”李康回憶道:在隨后的就職演說中,李康根據前期走村入戶調查摸底的情況和村情,向鄉親們的承諾上任后將采取短、中、長的工作思路:短,就是盡快解決申家河一、二組75戶,243人出行難問題,把路修好;中,就是利用村上資源優勢,建立支柱產業,發展特色經濟,采取公司+農戶的方式,成立合作社,大力發展電商;長,就是力爭把小學恢復起來,讓孩子們就近上學,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騰出的人手搞生產,利用家鄉“山美水好”的優勢,發展鄉村旅游。
說起修路,真是困難重重,村上沒有資金又錯過了“村村通”建設時機。“不管多困難我們一定要在年底前把路修好!”李康和村委成員反復商量后,決定采取受益村民捐資、一事一議和個人墊資的辦法。李康帶頭把縣城的門面房抵押,以個人名義借了40萬元。有了這40萬元作為前期,村民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大家你200,他500,最高的捐了5萬元,很快收到捐款10萬多元。施工期間,李康和村委會成員不分晝夜堅守在工地,嚴把工程質量、進度關。經過全體村民兩個月的努力,投資86.72萬元,長2.2公里,寬3.5米的水泥路于2018年12月15日全面竣工,從此后,這里的村民不再為出行發愁了,這里盛產的紅薯、西瓜、核桃等農特產品不愁賣不出去了。
“我的創業路才剛剛開始,壓力也很大,經常失眠,但我還年輕,有村民的支持,有團結一心的村委會一班人,有黨的好政策,我們的目標已定,只要朝著目標努力干,萬春村的面貌一定會大變樣!”李康信心滿滿地說。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