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員社會力量 助力脫貧攻堅
2018年省慈善協會工作10大亮點
2018年是陜西省慈善協會構建慈善大思維,開創慈善大格局的一年。一年來,省慈善協會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不斷激發社會組織的熱情與活力,動員社會力量,助力脫貧攻堅。全年共募集善款物6.97億元,實施慈善項目1295個,惠及困難群眾79.6萬人,向黨和政府及陜西老百姓,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慈善答卷。
亮點1
慈善募集創歷史最高
省慈善協會發展鞏固了“企業捐贈”“政府購買服務”“網絡眾籌”“小額冠名基金”“外企合作”“中華慈善總會藥品援助”等多慈善募集平臺。全年捐贈款物總額達6.97億元,比上年增長26.09%,其中網上籌款3568萬元。全年上線項目345個,捐贈121萬人次,募集善款4422萬元,創歷年最高。在“9.5獻愛心”慈善聯合大行動中募集善款2.38億元;全年新簽捐贈協議、冠名基金、開放性基金和戰略合作協議83個,協議總額2.73億元;簽訂“扶貧基金”捐贈協議28個,簽訂對外合作協議9個,總額1.3億元;接受一次性大額捐贈12次,善款總額1323.93萬元,物資捐贈25次,價值9069萬元;恒大集團通過省慈善協會向陜西教育扶貧捐贈10億元,善款已到賬1億元;接受中華慈善總會援引國際藥品價值3.5億元。
亮點2
健康扶貧“唱大戲”
省慈善協會組建了“健康醫療扶貧”“健康醫藥扶貧”“健康志愿服務扶貧”三大聯盟,為慈善健康扶貧構建了新平臺。整合慈善扶貧資源,建立了全省健康扶貧慈善網。累計實施慈善健康扶貧項目23個,款物合計4.02億元。其中,中華慈善總會藥品援助項目3.28億元;承擔省民政廳的社會救助急難平臺,定向救助急難病困人群681例;另外慈善資助貧困生1996人;慈善救助困難職工1970名。
亮點3
進入脫貧攻堅主戰場
2018年,省慈善協會推廣運行“中國社會扶貧網”應用互聯網運用建檔立卡貧困戶大數據,動員社會力量助力脫貧,進入脫貧攻堅主戰場。
在推廣運行扶貧網工作中,堅持“一網統籌、雙線推進,多網聯動、高效對接、規范運行”的工作方針,實施“3x5”的工作模式:健全五級運行機制,擴大網絡覆蓋面;組建五大聯盟,提高社會幫扶精準度;實施五個創新,構建社會扶貧大格局,扶貧網推廣運行工作進入全國第一方陣,一年來,陜西省社會扶貧網用戶累計注冊數量已突破452.36萬多人,其中愛心人士330.17萬多人,貧困戶119.54萬多人,信息管理員2.65萬多人,發起貧困需求34.22萬多個,對接成功29.76萬多個,貧困需求對接成功率86.98%,其中幫扶資金372.98萬多元。
亮點4
“一老一小”鑄品牌
“一老”是關愛老年人項目:省慈善協會面向社區老百姓開辦慈善老年大學。2018年建成67所,開設了17門課程,統一編寫教學大綱和教材,組織專業人士授課,學員免費入學。協會為每所學校捐助12萬元,用于購買教學設備、活動器材和師資費用。
“一小”是關愛兒童項目:陜西“為了明天--關愛兒童”項目包括“關愛兒童之家”“慈善筑巢”和“關愛花蕾”三個子項目。2018年,全省建成關愛兒童之家16個,慈善筑巢17個。截至目前,省慈善協會共實施關愛兒童項目429個,惠及留守兒童15萬多人,其中已在全省建成兒童之家83個、慈善筑巢”項目326個、“關愛花蕾”項目20個,關愛留守兒童10萬余名,有效的解決了留守兒童學習失教、心理失衡、親情缺失問題。創立了“洋縣模式”“石泉樣板”和“銅川經驗”。
亮點5
新建慈安橋629座
2018年,省慈善協會籌集資金3517萬元,新建成慈安橋629座。是歷年建橋最多的一年。
慈安橋是在鄉村之間的河道上修建慈安橋項目。從省慈善協會建立22年來,與市縣慈善會合作,資助5萬元建一座橋,累計建慈安橋4255座,解決了300萬群眾出行困難。
慈安橋已成為陜西山區精準脫貧路上的一道道靚麗彩虹。慈安橋項目的實施,打通了陜西農村道路交通的“最后一公里”,既解決了當地村民行路難、學生上學難問題,也為山區群眾生產發展、脫貧致富創造了便利條件,提供了可靠的交通保障。被當地百姓譽為慈安橋、愛心橋、連心橋、救命橋、致富橋……該項目曾榮獲國家民政部“中華慈善獎·最具影響力項目獎”。
亮點6
三大節日送溫暖
三大節日送暖慰問是一項傳統項目。自2000年起,省慈善協會每年組織市、縣聯合大行動,動員數萬名志愿者帶上慰問金、慰問品登門入戶。春節送溫暖慰問2萬名貧困家庭;“六一”送關心慰問2萬名貧困兒童;重陽節送關愛2萬名貧困老人。2018年,將物質救助與精神慰問和志愿服務相結合,進一步擴大了送暖慰問規模,共使用資金2680萬元,其中,省慈善協會籌集855.07萬元,送暖慰問9.4萬戶貧困家庭、老人和兒童。此項目向貧困人群雪中送炭,被社會譽為關愛民生的傳統品牌項目。
亮點7
慈善文化進校園
2018年,陜西慈善教育進校園項目基本實現了全省中小學校全覆蓋。自2012年開始,省慈善協會聯合省教育廳籌資1600萬購買“慈善讀本”和電子U盤發放到中小學校,全省近400萬中小學生開展慈善文化教育。
省慈善協會聯合省高教工委、西北大學慈善研究院在全省高校實施“陽光行動——慈善文化進大學”活動。在高校舉辦慈善文化大講堂、慈善論壇,開展慈善書畫、攝影、項目創意大賽等。組織高校大學生志愿者服務隊利用暑假時間深入貧困山區支教扶貧,開展多項志愿服務活動。
實施的“八大宣傳工程”以及社會慈善文化系列活動傳播慈善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愛心歌曲大家唱、慈善書畫、慈善詩文比賽等活動。
亮點8
志愿隊伍迅速壯大
省慈善協會堅持創新驅動,不斷拓展服務領域,推動慈善志愿者服務活動接地氣下基層。
省慈善協會成立“高校志愿者聯盟”“秦嶺生態環保志愿聯盟”“陜西慈善藝術總團”;新聘11位慈善形象大使;新吸納了1380個志愿者服務組織,新加入慈善志愿者7.4萬人,使志愿者服務隊總數達到6123支,慈善志愿者總數達到45.5萬人;省直屬34支志愿者服務隊建立微星基金;志愿者服務隊結對定點幫扶貧困戶,開展產業幫扶,為貧困家庭兒童送書籍、送學費和生活費。
亮點9
慈善實業發展成績顯著
2018年“愛為寶”項目取得成效。全年新增舊衣物回收箱2499個,放置總數達到4570個。全省開展回收活動的縣區超過40個,建成市級回收基站5個。全年回收舊衣物2688噸,比上年增加52.8%。“愛為寶”分揀中心用于困難救助衣物5670件,全省回收分揀后用于救助的衣物累計達3.1萬件。啟動實施了“愛為讀”共享閱讀項目,組織高校社團協助等方式,共募集圖書8000余冊,創建共享閱讀站點15個,建立了服務管理體系,助推陜西全民閱讀活動的開展。聯合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向陜南貧困山區13所學校1384名學生發放防風保暖新衣,向貧困地區學生、老師和志愿者贈送溫暖禮包2720套。
亮點10
自身建設煥發新活力
省慈善協會重點建設“學習型、創新型、公信型、效能型”的四型慈善組織。大力培育“大愛、雙創、嚴明、奮進”的慈善精神。及時公示慈善募集、善款使用、項目實施信息,讓捐贈者放心、受助者滿意。
在加強黨建工作方面,深化“評星晉級、爭創雙強”活動;推行黨員承諾制與黨員示范崗,實行黨組織積分制;組織黨員參與基層健康扶貧和精準產業扶貧活動;著力推動公益化、年輕化、職業化、專業化隊伍建設;注重經驗交流,積極與中華慈善總會和省區慈善總會進行學習交流;實行財務信息公開,自覺接受監督,使協會社會公信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2018年,中國社會扶貧網推廣運行工作榮獲國務院扶貧辦“全國互聯網+社會扶貧最佳突破獎”;《守望大山公益扶貧》網絡眾籌系列項目,榮獲“2018網絡公益年度優秀傳播項目獎”;《慈善文化傳播系統工程項目》被授予“第十屆中華慈善獎”;在輕松籌公益盛典中,省慈善協會獲得“年度公益行動力獎”;省慈善協會黨總支被評為“四星級”社會組織黨組織。
省慈善協會積極適應新時代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需求,走出傳統慈善的圈子,構建慈善大思維,開創慈善大格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現代慈善體系,走出了一條現代慈善的陜西之路。 (胡運森 張璐 記者 李彥伶)
《各界導報》2019年01月22日 第4236期 第四版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