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湖區慈善協會工作人員 與孩子們在一起
□ 記者 李彥伶
2008年11月28日,西安市蓮湖區慈善協會如一棵幼苗破土而出,歷經十年成長、歷練,溫暖、感動一路相隨。
截至2018年底,蓮湖區慈善協會共募集善款善物3096.85萬元,發放善款善物2296.94萬元,幫扶困難群眾73626戶。
這組溫暖的數字背后讓我們無不感受到蓮湖區慈善協會散發出的滿滿正能量。
十年來,蓮湖區慈善協會堅持以扶貧濟困為宗旨,結合轄區特點建立并開展“情暖蓮湖”春節送溫暖、“關愛祖國花朵,共筑美好未來”幫助貧困兒童、關愛環衛工人、大病救助等多種形式的慈善救助活動,為促進全區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助殘幫困惠民生
“感謝蓮湖區慈善協會給予我們的幫助!”69歲的回族老人李青山滿含熱淚感激地說。
西安市蓮湖區北院門街道灑金橋社區居民李青山老人患有糖尿病、腦梗,其妻在10年前因患癌癥病逝,留下一雙患病的兒女。全家的生活只有靠老人每月1600元的退休金和一雙兒女的低保金來維持,高昂的醫療費用使這個家庭陷入極度貧困狀態。得知情況的蓮湖區慈善協會迅速組織開展了一場“愛心結對真情幫扶”活動,現場募集善款8萬元,專項用于李青山兒子的醫療費用及社區4個少數民族孤兒的生活費用。
多年來,蓮湖區慈善協會積極開展“情暖蓮湖”助殘幫困惠民工程進社區活動,聯合愛心企業開展慈善助醫活動,募集專項資金95萬元。截至2018年底,該活動共進社區239次,組織義診活動373場,服務居民群眾19582人次;組織查體400次,轄區10196名居民群眾接受了免費健康體檢;深入社區舉辦健康知識講座12場,參加群眾共計557人;接受住院救助居民1075人,發放專項救助金18.7萬余元。同時,主動加強與社會公益組織的交流與溝通,吸引社會公益項目贊助“萌娃計劃”項目。
蓮湖區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全區有少數民族人口3.4萬。蓮湖區星星殘疾人陽光家園是西安市唯一一家服務少數民族智障人士的陽光家園,該中心現托養智力殘疾學員34名,其中少數民族9人,孤兒8人。自2015年開始,蓮湖區慈善協會聯合轄區愛心企業連續四年舉辦“特殊人群過大年”殘疾人慈善公益晚會,累計為星星殘疾人陽光家園募集善款近18萬元,專項用于殘障兒童的康復教育。
救助慰問顯真情
如何幫助家庭困難的大學生圓夢大學?多年來,蓮湖區慈善協會堅持將慈善助學活動作為重要工作內容之一,積極聯合轄區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實施“愛心圓夢大學”慈善助學項目。據統計,十年來,累計發放助學金463.32萬元,資助轄區貧困大學生2332人,其中資助少數民族大學生350人,發放助學金98.4萬元,受到社會各界廣泛贊譽。
與此同時,蓮湖區慈善協會積極開展“情暖蓮湖”春節送溫暖活動、“關愛祖國花朵,共筑美好未來”資助貧困兒童活動、“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慈善助老活動和“關注城市美容師、共筑和諧中國夢”關愛環衛工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肯定,營造了人人向善的濃厚氛圍。
為了讓獨生子女殘疾困難家庭和失獨困難家庭感受到社會的關愛,蓮湖區慈善協會共拿出22萬元,對轄區250戶計生特困家庭進行慰問,用關懷和愛心撫慰他們精神上的缺憾,積極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精準救助暖人心
桃園路街道辦馬軍寨社區居民劉永良在1971年參加“三線建設”中遭遇隧道施工塌方致左小腿截肢,造成終身殘疾,后被安置在企業工作,退休后每月退休金1400余元。因多年傷殘治療,加之女兒、女婿沒有工作,家庭生活極度困難。1998年安裝的假肢因使用損壞,影響正常生活,劉永良為更換假肢多次到街辦上訪。得知情況的蓮湖區慈善協會立即研究決定資助其更換假肢。
十年來,蓮湖區慈善協會充分發揮慈善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補充作用,聚焦城區特困群體的實際需求,實施精準救助。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共救助轄區特困家庭36戶,發放救助金32.8萬元。
為解決轄區困難群眾就業問題,2016年,蓮湖區慈善協會募集專項資金15.5萬元,設置50個便民服務點,以修鞋、配鑰匙、修傘等滿足群眾日常生活需求的項目為主,為轄區50戶家庭困難群眾定制經營工具及便民服務點圍欄。同年11月,蓮湖區慈善協會將愛心人士捐贈的125臺毛衣編織機,資助給5個社區和2家殘疾人服務機構,幫助困難家庭群眾學習掌握一門技能,擺脫貧困。
十年慈善路,十載風雨情。蓮湖區慈善協會因其突出的工作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并多次榮獲“慈善先進機構獎”“巾幗脫貧行動先進集體”“三秦善星”等榮譽稱號。
《各界導報》2019年04月16日 第4302期 第4版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