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寶勤
“推動城市社區商業發展事關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各級地方政府商務職能部門應完善政策體系,創新管理機制,形成自上而下齊抓共建共管的態勢。”1月2日,省政協委員、省商務廳副廳長郭紹敏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商務部印發了《關于加快城鄉便民消費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優化流通設施空間布局,大力發展便利店、社區菜店等社區商業,促進社區生活服務集聚式發展,鼓勵建設社區生活綜合服務中心。
從2012年開始,省商務廳在全省10個地級城市開展社區蔬菜流通網絡建設項目。截至2017年,全省共新建和改造提升社區蔬菜流通網絡建設項目約800個,初步解決了我省部分社區居民日常消費“買難和買貴”的問題,吸引近5億元社會資金投入社區便民項目,新增就業人數達3萬人。從2018年開始,省商務廳在寶雞、延安和韓城等3個城市實施了城市社區商業綜合服務體系建設試點。
“我省在推動城市社區商業發展、促進居民便利消費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對城市社區商業發展認識和重視不夠、服務體系需要完善、管理體制亟待創新等問題。”在《關于完善政策體系,創新管理機制推動城市社區商業發展的建議》的提案中,郭紹敏建議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和切實推進城市社區商業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切實完善制度和政策短板,創新各項治理機制。
郭紹敏表示,應加強行業主管部門和中介機構的協調聯動,建立多部門協調機制,開辟服務專線和綠色通道。“建議省市場監管局、藥監局、煙草專賣局加強對社區商業的調研,認真研究城市社區商業發展中存在的管理問題,形成快速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機制。”
省商務廳收到提案后認為,從近年來我省實施的一系列城市社區商業建設項目看,雖然吸引了社區資本投入近5.5億元,解決了部分城市社區居民“買菜難、買菜貴”和農民“賣菜難、效益低”等問題,但實施項目存活率低的問題還較普遍,全省地級以上城市發展不平衡和相關職能部門合力不夠的問題還較突出,需要省、市、區、街道辦各級地方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與承辦企業齊心協力來解決。
記者了解到,根據郭紹敏委員建議,我省各級地方政府商務部門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一是把貫徹落實“社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占社區總建筑面積的比例不得低于10%”的規定,作為抓社區商業綜合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積極發現解決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以營造更加有利于城市社區商業健康發展的環境。二是在扶持政策制定上,擬采取政府回購或政府長期給予一定額度房租補貼等方式,保證扶持項目長期固定和低成本,以提高參與熱情,保證經營的可持續性。三是引導實施企業在提供生鮮蔬菜、水果、肉類經營和便民服務等必備經營品種的基礎上,鼓勵跨區域、跨行業發展,更好地滿足城市居民個性化消費的需要。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