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1月26日下午,和父母“除舊歲、迎新春”后,杜晶華從寶雞鳳縣風塵仆仆地趕回了空港新城底張中心衛生院。平時只有節日才能回家的她,壓下心中最后的一絲不舍,馬不停蹄進駐空港新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學觀察點,司職觀察點的醫療保障。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疫情發展,陜西省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作為空港新城區內最大的交通樞紐和陜西西安重要的開放門戶,已成為疫情防控的重要關口。空港新城按照相關要求全力防控疫情,嚴格排查進出港航班旅客。
“能為這件事出一份力,我和同事們都挺激動的。”工作一開始,醫學觀察點就接收了上百的醫學觀察人員,測體溫、送三餐、送日用品、收生活垃圾、收發表格這些所有與醫學觀察人員密切接觸的工作讓杜晶華和她的同事們忙得腳不沾地,雖然工作開始的前三、四天每天都只能睡3個小時,杜晶華卻覺得:“心里有股沖勁,能做這份工作挺好的,很光榮!”
穿上笨重的防護服,戴上一次性手套和護目鏡,醫護人員全身上下都被保護起來。“要節約防護服,不能輕易脫,最長的一次我穿了3個多小時,臉悶得通紅,大喘氣,送餐的推車剛開始要用身體使勁往前扛,慢了的話,飯送到旅客手上就會涼。”盡管杜晶華和同事加倍努力,但開始還是狀況百出,習慣了航班優質服務的被醫學觀察旅客,流露出的情緒滿是不理解。
好在隨著時間的推移,杜晶華和她的同事們的工作效率越來越高,服務也越來越好,被醫學觀察的旅客也漸漸多了理解與耐心。一次,一位60多歲的阿姨肚子疼,身體忽冷忽熱,杜晶華一邊讓同事進行基礎護理,一邊上報指揮部聯系救護車,把老人及時送到了醫院,最終一切平安。還有,在近日解除醫學觀察的武漢旅客陳先生特意寫了一封感謝信,感謝醫學觀察點以及醫學觀察點的工作人員對他們在醫學觀察期間給予的關心與服務。
回憶2003年“非典”和2008年汶川地震,杜晶華說,那時候還小,只會瞅著電視哭。“那么多人都在給給武漢捐物資,我的信仰就是出這份力,干不了大事,就出份小力,去不了武漢,就在醫學觀察點盡職盡責。”她覺得在疫情面前,不管身份怎樣,自己都要向黨員看齊。
談到辛苦,杜晶華總說還好。為節約防護服忍著吃喝,熬夜開救護車從機場轉運人員的衛生院男醫生,為兼顧數據信息填表和單獨送餐、收垃圾、測體溫在防護服里悶了5個小時的女同事,醫學觀察點晝夜執勤的公安民警……這些身邊的戰“疫”榜樣讓她感動:“活在當下,珍惜當下,把現在的工作做好,把想干的事情干完。”
2月3日,杜晶華度過了自己的28歲生日。在晚上加班填寫完當天的信息表格后,她發朋友圈說,這個生日很有意義,戰“疫”結束后要吃火鍋,許愿醫學觀察點不要再來新的旅客。和她一起駐點的衛生院同事把吸管插在糕點上,送上唯一的現場生日祝福,兩個90后的姑娘相約在祖國需要她們的時刻一起報名支援武漢。(張楚翌)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