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期間,馬肖容和患者建立了深深的情誼。
□首席記者 李榮
“在武漢的53天很短,也很長!”4月21日上午,在西安市新城區政協的一間會議室里,提及馳援武漢的經歷,新城區政協委員、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教務部主任馬肖容動情地說,53天很短,是因為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療隊和武漢當地醫務人員一起在短時間內用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控制住了疫情;53天也很長,是因為一場戰斗讓陜西人民和武漢人民結下了一世情緣。
千里馳援步履鏗鏘
疫情防控期間,作為教務部主任,馬肖容負責管理交大二附院千余名臨床專業本科生、研究生、規培生的安全健康、臨床教學等事務,還要配合學校做好校園防控工作。
為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號召,馬肖容及時調整教學模式,利用互聯網+的教學方式,靈活開展線上互動混合式教學。
2月7日,馬肖容像往常一樣準備著第二天的慕課,突然接到醫院通知要組建國家第三批援鄂醫療隊,來不及多想,她立即報名。短短一個多小時,醫院就組隊完畢。這時她發現,全院凡符合條件的醫護人員幾乎全部報名,最終醫院確定了130人的大名單,她們分別來自呼吸、重癥、感染等20多個專業學科。
與丈夫簡單溝通后,丈夫就幫她準備好了所需防護物資。2月8日早上,馬肖容結束防控慕課錄制后就趕赴醫院接受防護知識培訓。與父母通過電話,當日下午,馬肖容隨國家第三批援鄂醫療隊緊急啟程馳援武漢。
殊死搏斗只贏不輸
到達武漢后,醫療隊全面接管了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50張床位的重癥隔離病區,戰斗隨即打響。
“接管的病人基本都是重癥、危重癥、高齡、并發癥重的新冠肺炎患者,患者的生命就像倒掛在懸崖邊上,稍一松手就會跌落懸崖。”馬肖容說,整個病房里氣管插管、呼吸機支持、高流量氧療等高難度操作、高暴露風險的治療比比皆是。
“眼看著剛剛還能說話的病人突然就沒了,連搶救的時機都沒有……”想起上班第一天的情景,馬肖容眼眶泛淚。也就是從那一刻開始,馬肖容和每個隊員都暗下決心,一定要與死神來一場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只許贏不能輸。
2月28日,一位78歲高齡的重癥新冠肺炎患者突然高熱氣短,呼吸困難,生命危在旦夕。馬肖容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帶領治療小組準確判斷系突發二次細胞因子風暴,患者極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惡化并死亡。
“患者留給我們的搶救時間不多,要盡快實施托珠單抗+大劑量丙球+血液凈化的‘三聯三快速’創新方案。”經與醫療隊討論后,馬肖容迅速與患者家屬取得聯系,并告知病情。
“你們是國家派來的,我們全家都相信醫療隊。”家屬的話,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醫患同心,刻不容緩。醫療隊立即準備藥品和設備,展開緊急救治。經過緊張有序治療,第二天老人體溫逐漸恢復正常,呼吸癥狀顯著改善。由于準確預判,治療關口前移,醫護人員把老人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最終痊愈出院。
馬肖容說,醫療隊首創的“三聯三快速”療法成功救治5例新冠肺炎重癥患者,療效顯著,該療法已分別列入國家第七版診療方案并作為重要更新進行推薦,陜西方案走在了國內前列。
回歸崗位砥礪奮進
3月31日,在圓滿完成援鄂抗疫任務后,馬肖容隨醫療隊返回西安。離開隔離病房前,隊員們都面向病區深深鞠躬。
“患者出院,病區清零,這份成績是陜西和武漢醫務人員、患者及家屬一起奮戰的結果。”馬肖容說,從最初到達時內心的焦慮和緊張,到撤離時內心的踏實和感動,相信偉大祖國和英雄的人民一定可以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在去往機場的路上,馬路邊上站滿了歡送醫療隊的武漢市民,看著街頭漸漸增多的行人車輛,大家知道,武漢正在復蘇,重啟鍵已經按下,一場戰斗讓陜西人民與武漢人民結下了一輩子的情誼。
“我們圓滿完成了國家交給的任務,實現了130名隊員零感染,這是最令人開心的。”馬肖容說,回來后要盡快調整心態,回歸崗位和社會角色,繼續做好本職工作。
這次疫情,也讓馬肖容多了一些思考。她表示,這次疫情也暴露出我們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上的一些短板,作為一名政協委員,要發揮職能優勢,積極建言獻策,履行委員職責。
“這50多天是我從醫路上最難忘的日子,等武漢好起來,我希望再回到那個曾經戰斗過的地方,看一看痊愈的病人,訪一訪并肩作戰的同濟醫院,領略健康美麗的武漢風情。”馬肖容說。
去無畏,歸無恙。平安歸來,已是春天。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