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陜西省嵐皋縣城關鎮聯春村6組康源生態林下生態養殖現代農業園區,村道路兩側樹木蔥蘢,綠草茵茵,空氣格外清新,遠遠地就聽到養殖場內一陣陣“咕咕…咕…咕咕…咕……”的雞鳴聲。
“邱老板,本村彭永銀要買30只雞仔得抓緊時間送過去呀......”嵐皋縣魔芋發展局駐聯春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王曉兵一見邱志彩就開心地對她說。
在聯春村6組一座山坡上的養雞棚外,正在撒玉米喂雞的邱志彩忙的不亦樂乎。“咯咯咯咯……”隨著一聲聲的吆喝,成群結隊的雞便從林下飛奔而來,爭先恐后地啄起食來。人在林中走,雞在山上叫,這里就是邱志彩創辦的山地放養雞場。
“這是土雞,肉質鮮嫩,營養價值高,綠色有機健康食品特別受市場歡迎。”邱志彩介紹說。
只見羽毛黝黑豐滿靚麗、雞冠紅得發亮,體格健碩的農家土雞在林地里歡快覓食,或飛上樹枝,個個精神抖擻,活蹦亂跳。邱志彩拿著飼料小鏟走進了土雞的領地,飼料才下食料桶,一只只分布在角落的土雞便飛奔而至,爭相搶食,爭先搶食的“咯咯”聲此起彼伏,看著眼前的熱鬧、雞群搶奪“美食”的場景,邱志彩嘴角笑開了花。每天清晨和下午,邱志彩都會提著一桶桶玉米粒走進自己的養雞場,向雞群拋撒玉米粒,萬只散養雞迅速圍攏過來搶食,場景很是壯觀。
據了解,今年46歲的邱志彩,在深山林子里創辦養雞場,走出了一條依靠特色養殖致富的路子。
提起養雞大戶邱志彩,在聯春村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靠著自己辛勤勞作過上好日子的邱志彩,更是贏得了鄰里鄉親的交口稱贊。
聯春村深處大山,當地的資源就是成片的天然林地,條件得天獨厚,邱志彩便萌生了散養生態雞的想法。在家人的支持下,說干就干,發展林下養雞。邱志彩流轉村中170余畝林地(非耕地),開始了自己的養殖農場主生活。她籌資進雞雛、添設備、買飼料……從1993年就自己開始創業養雞。自那以后,邱志彩便現養現學,拉開了帶動村民發展養殖增收致富的序幕。
“咕咕咕……”早晨6點多,天還蒙蒙亮,打開雞棚添草喂料, 給雞喂食,打掃雞舍,是每天都要做的事。為讓小雞長得好,白天她守在養雞場里喂飼料、打掃雞場;晚上她自學雞群防病治病知識,鉆研養雞技術。邱志彩不怕苦、不怕累,養雞場在她的精心管理下,進入正常的經營軌道。
邱志彩介紹,土雞是散養的,吃的是玉米、蟲子、青草,批發每斤13元,零賣每斤15元,品質好,被市場接受,不愁銷路,邱志彩侃侃而談,欣慰不已。
林下養雞鼓了腰包。“今年到目前已出欄7萬羽雞,收入20多萬元,土雞都銷往重慶市城口縣、本市平利縣、鎮坪縣及本縣。今年受疫情影響,雖肉雞價格有所波動,但很多人都是找上門來購買,得到了顧客的好評。”邱志彩說。
“她家的散養雞,肉質很好,朋友吃了她家的雞后,還想來買。”一位在雞場購買的顧客夸贊不已。
27年的摸爬滾打,讓本無養殖經驗的邱志彩成了方圓幾十里地的養雞能手。如今,邱志彩建起了林下生態養殖現代農業園區,已然成為了當地村民們口中的“養殖行家”。她的養殖場已投入100余萬元,發展到目前擁已有5間雞舍、5間育苗溫室、1間飼料加工間及糞便儲存間的標準化養殖基地。
在發展生態養殖的過程中,邱志彩還將傳統養殖方法和現代養殖技術相結合,同時利用林地、荒山等資源,全面實行放養和補飼相搭配的養殖方式,為生態放養禽類規模化、產業化和品牌化發展打下了基礎。
談起林下養雞這個思路,該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王曉兵說:“市場上對綠色家禽需求量較大,利用林下進行養殖土雞,散養的土雞很受市場喜歡。接下來,我們將會繼續引導、鼓勵村民擴大養殖業發展,將養殖業規模化,解決村民的后顧之憂,鼓勵更多村民積極參與,幫助他們把腦子動起來、工作做起來、錢包鼓起來、日子火起來!”
如今,每天邱志彩都會抽空到雞場周圍散步溜達。“下一步打算把雞場建的更規范化一些,美化一下雞場環境,讓土雞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在穩定效益的同時,帶動更多的人脫貧致富。”站在林下,看著滿山的雞,邱志彩信心十足的規劃著生態養殖藍圖。
林下養雞“養”成致富帶頭人。據悉,目前存欄土雞1萬余只,不僅自己發家致富,還解決了周邊貧困戶肖詹明等5人長期務工,每人每月3000元工資,帶動了更多的人脫貧致富。
咕咕…咕…、咕咕…咕……邱志彩養雞場里的土雞又唱響了美麗動聽的“脫貧致富歌”,邱志彩也不由自主地跟著哼了起來……(廖 霖)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