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銅川市2020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系列新聞發布會印臺專場在新區圖書館舉行。銅川市印臺區委副書記、區長李亞莉致發布辭。
在李亞莉的介紹中了解到,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印臺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對照“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和貧困退出指標,扎實落實“六個精準”要求和“八個一批”措施,深入開展強引領、強作風、強增收、強技能、強動力脫貧攻堅“五強行動”和內生動力強、等一系列努力和措施,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進展。截至2019年底,全區41個貧困村全部退出,共脫貧4791戶15605人,剩余貧困人口360戶520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67%。2020年2月27日省政府公告,印臺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今天的印臺,正朝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闊步邁進。
——脫貧致富產業多點開花。脫貧戰役打響以來,印臺始終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治本之策,累計實施項目170余個、投入資金4.6億余元,形成了“以蘋果產業為主,藥菜蛋畜、苗木花卉、光伏發電、農林產品加工等產業為輔”的多元化扶貧產業格局,所有產業扶貧戶實現致富產業全覆蓋。其中,蘋果產業規模和效益逐年提升,果農人均純收入連續6年達萬元以上,我區先后被評為“中國蘋果之鄉”“全國現代蘋果產業30強縣”等40多項榮譽稱號;建設了各級各類現代農業園區16個,培育了“春蕾”雞蛋、“綠萬佳”蔬菜等一批名優品牌;打造了一批集體經濟示范村,41個貧困村光伏電站兌付收益超過千萬元;搭建了扶貧產品展銷中心、“云上”推介等平臺,建立了區鎮村三級電商服務網絡,消費扶貧效益進一步提升。
——就業創業工作扎實有效。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我們持續在“扶志、扶智、扶技、扶業”上做文章,多次舉辦實用技能培訓班、扶貧專場招聘會等,全區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3700余人,通過各類扶貧公益崗安置貧困勞動力1300余人。培育認定和建成運營社區工廠10家,貧困戶就近就業比例不斷提升。各鎮辦也大力引導群眾開辦農家樂、發展鄉村旅游、生產售賣農副產品和工藝加工品等,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創業增收。設立了產業扶貧貸款擔保基金和扶貧小額信貸風險防控補償金,累計發放扶貧小額貸款6300余萬元,互助資金協會貸款近2000萬元,有效支持了貧困群眾自主創業脫貧。
——基礎設施和“兩房”任務全面完成。全區72個行政村均通了瀝青(水泥)路,所有農戶飲水安全指標達到國家要求,農村動力電、生活用電全部通村入戶。出臺了農村供水工程運行、水價補貼等管理辦法,制定了電網運維檢修規程,在全市率先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建成了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4處,出臺了多項入住優惠政策,開展了“搬新家·樹新風·邁進新生活”系列活動,所有扶貧搬遷戶全部入住,完成了舊宅基地騰退、拆除和復墾復綠任務,實現每戶有勞動能力的至少1人就業,確保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全區699戶易地扶貧搬遷戶全部入住,舊宅基地騰退、復墾復綠工作全部完成,安置點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均能滿足需要。
——教育扶貧工作深入推進。一是嚴格執行控輟保學“七長”責任制,全面落實建檔立卡學生精準資助政策,累計撥付資助金600余萬元,發放生源地助學貸款300余萬元,對因身體原因無法入學的適齡兒童少年送教上門,全區義務教育階段無輟學學生。二是深化“大學區管理制”改革,實行區域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機制,先后為鄉村招聘引進教育人才230余名。三是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投資1.2億元實施學校“改薄提升”“改提工程”等項目130余個,我區成功創建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和省級“雙高雙普”區。四是組織全區教師與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結對幫扶”,開展了脫貧攻堅暨控輟保學主題研學旅行等活動,培樹了大山里的“留守媽媽”劉金娥等先進典型,引導幫助貧困學生自信自強、健康成長。
——健康保障防線有效構筑。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均參加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區域內定點醫院對住院貧困戶實行“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算,累計兌現各類醫療報銷資金5500余萬元。全區各鎮辦和所有行政村均建立了標準化鎮衛生院、村衛生室,4處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均有就近醫療機構提供服務,并建成了一批村級孫思邈中醫堂,區人民醫院達到二級甲等綜合醫院標準。扎實做好貧困人口慢病簽約服務管理,持續開展鄉村醫生臨床知識培訓,為基層招聘引進醫療人才165人;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制度,組建健康教育團隊下鄉巡講巡診,深入開展重點傳染病專病專防等活動,從源頭上預防控制疾病。2018年,我區被評為全省健康扶貧工作先進集體。
——各項扶貧政策落實到位。一是嚴格落實低保、特困、臨時救助等兜底政策,對貧困人口享受兜底政策情況進行全面摸排,目前全區農村低保對象中涉及貧困戶1304戶3243人,農村特困供養對象中涉及貧困戶204戶207人,累計發放各項保障金8000余萬元。二是招聘300名貧困勞動力擔任生態護林員,每人每年勞務報酬6000元;通過林業工程土地流轉、勞務用工、自主育苗等形式每年帶動700余戶貧困戶增收。三是常態化開展保障政策培訓宣傳,堅持兜底工作“日排查、周審批”,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戶納入保障范圍,切實做到應兜盡兜、應保盡保。
——資金投入保障持續強化。按照“兩個不低于”要求,區本級共落實專項扶貧資金7700余萬元,四年來累計整合資金7億余元,用于扶貧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連續4年,全區被評為全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考核優秀格次。同時,制定印發了《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管理辦法》《加強扶貧資金日常監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設置項目資金跟蹤監管單,建立扶貧資金跟進管理機制,扎實做好動態監控、督查檢查、績效審核等工作,確保扶貧資金使用和管理安全規范。
——社會扶貧形成攻堅合力。由省委組織部牽頭的省級“兩聯一包”扶貧團持續選派優秀干部駐區扶貧,并為印臺投入和爭取大量項目資金。自2017年與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結對以來,通過“印亭協作”共實施產業發展、助醫助學、勞務協作等項目73個,使用扶貧協作資金2100余萬元。與陜西科技大學簽訂實施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醫療對口幫扶單位定期到印臺舉辦學術講座、臨床教學、聯合義診;國企合力團在包裝推介項目、助銷扶貧產品、招錄貧困家庭子女就業等方面給予了我區幫助。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先后實施幫扶項目36個、投資2500余萬元。各級幫扶單位和社會各界的鼎力相助,為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夯實了基礎。
撫今追昔,展望未來。下一步,印臺將繼續以“朝受命、夕飲冰”的事業心、“晝無為、夜難寐”的責任感,不忘初心使命,勇于擔當實干,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攜手23萬印臺兒女共同邁進全面小康社會。(孟星辰)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