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金秋五谷豐,百畝高粱別樣紅。近日,榆林市榆陽區大河塔鎮香水村350畝高粱喜獲豐收。這是大河鎮圍繞打造全區現代農業發展大鎮的目標,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采取鎮股份經濟合作總社牽頭,各村合作分社具體實施的種銷模式,配套做好機械化種植、產銷對接等工作,有效帶動了群眾釀紅高粱酒的積極性,讓高粱產業成為全鎮農民的重要增收渠道。
在大河塔鎮香水村記者看到,一望無際的大片高粱色澤紅亮,籽粒飽滿,厚重粗壯整齊地排列在秋意濃濃的原野上,沉甸甸的高粱匯成了一片紅色的海洋。大型收割機穿梭在高粱地里,忙著收割高粱。摘穗、脫粒、風選、秸桿粉碎一氣呵成,高粱豐收的喜悅畫面映紅了田間地頭。
“今年我們村流轉了1000多畝土地,其中350多畝用來種高粱,全部使用大型機械種植,省時,又省事,還提高了產量。”香水村會計劉區生說。“我今年承包了300多畝地種高粱,采用全程機械化作業,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入,估計今年能收入10-20萬元。”香水村村民韓生生說。
為了進一步帶動農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的發展,有效盤活各村集體合作社的資源要素。今年3月份,大河塔鎮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總社,全鎮43家股份經濟合作社入股,以股份制的形式整合集體經營的各種產業、項目,形成規模化、同步化,讓廣大農民在村集體資產發展壯大中共享改革發展紅利,最終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鎮合作總社成立以來,總投資100多萬元,購買了播種機、聯合收割機10余臺。在區農業農村局和大河塔鎮的大力支持下,全鎮實現了機械化種植和社會化服務,對種植高粱10畝以上的農戶,政府給予免費深翻播種,農民只負責管護,這樣可以減少農民的勞動力,增加收入。”大河塔鎮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總社理事長謝艷軍說。
大河塔鎮生產的安崖老蒸酒,遠近聞名。多年來,用于釀酒的高粱種植規模小,產量低,制約著酒產業的發展。為了打破這一瓶頸,大河塔鎮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粱種植產業,加大種植補貼力度,今年全鎮共種植高粱12000多畝。前期,農戶已經與合作社簽署了收購協議,農戶不必為銷售難操心,只需要等待收割完畢就能拿到售糧款。
“我們合作總社以每斤高出市場價格1毛錢收購高粱,一部分用于塞北酒業代加工釀酒,一部分用于加工制作安崖老蒸酒,形成了生產、制作、加工、銷售等完整的產業鏈。下一步,我們合作總社將帶動純糧酒、農機、種養殖等合作分社,以發展大河塔鎮產業為主,實現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村集體股份合作社參與的運營模式,整合全鎮資源,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增加農民收入,推動鄉村振興。”謝艷軍說。 (記者 許鵬 通訊員 高揚揚)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