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牽動著每個家長的心,關乎國家未來。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中,青少年的利益如何得到有效保護,引起社會的關注。
針對未成年人過度使用甚至沉迷網絡游戲問題,為堅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切實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的時間,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的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锻ㄖ钒l出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家長:網游深惡痛絕 呼吁加強監管
“一回家就開始打游戲,眼睛一眨不眨的,真令人頭疼!”家住西安市太華路的學生家長劉璐提起孩子“沉迷”網絡游戲,一籌莫展。
據劉璐介紹,今年11歲,正在讀小學五年級的孩子不知從何時開始“沉迷”網絡游戲,小小年紀雙眼已300度近視,令人心痛不已。
“網絡游戲令人深惡痛絕!”學生家長孫勇強表示,正在讀初中一年級的孩子經常玩網絡游戲,一玩就是幾個小時,還偷偷拿著零花錢購買“皮膚”(游戲裝備),網絡游戲引導孩子盲目消費,對青少年成長造成的問題不容小覷。
據《2020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網民達到1.83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94.9%。數據顯示,62.5%的未成年網民會經常在網上玩游戲。未成年手機游戲用戶中,在工作日玩手機游戲日均超過2小時的達到13.2%,高于2019年的12.5%。通過這組統計數據不難看出,未成年人玩網絡游戲現狀令人堪憂。
專家: 加強引導 構建和諧關系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謝雨鋒認為,網絡游戲對未成年人帶來的影響弊大于利,影響孩子心智發展,給孩子身體和心理上都造成直接危害,讓孩子無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新政策制定的非常好,呼應了國家對學生減負的要求,關鍵在于如何落地。建議,及時出臺相應跟進措施才是完美的政策。
“對新政策的出臺非常贊同。把孩子從虛擬的網絡世界帶到現實中來,符合‘雙減’政策的初衷,讓孩子更好、更全面的發展。但在新政策推進過程中,孩子會有一定的情緒,家庭關系面臨新的挑戰,而作為家長如何更好地理解孩子,接納孩子階段性的情緒很重要。”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李青艷建議,家長可以從多元化視角看待問題,與孩子及時溝通,梳理背后的想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家長需要思考利用什么更有意義的活動代替網絡游戲,更有利于家庭氛圍的營造和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
委員:家、校形成合力
“沉迷網絡游戲對未成年人成長產生的消極影響屢見不鮮。政策的出臺對于引導孩子思想趨向健康至關重要。”省政協委員朱鴻建議,成年人,尤其是學生家長,對網絡的使用更應自律,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當孩子發生網絡問題時,家長也能得體介入,有效解決。
“政策實施以來,對于未成年人沉迷網絡起到了一定作用。如何從網癮背后的心理問題著手,有效進行心理疏導和德育教育,還需探討。”省政協常委雷秀娟建議,學校要繼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社會實踐等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娛活動,同時,要及時開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有效溝通和及時疏導。引導家庭、學校等社會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記者 李彥伶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