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神木市堅持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在種養殖領域堅持能源化利用和肥料化利用,不斷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逐步走出一條循環、生態、創新的綠色發展、共同增收之路。
走進神木市錦界鎮渡口村,廣闊的土地上,種植戶們正在加足馬力進行耕種,為今年的農業生產打好基礎。
據種植戶李鳳勤介紹,今年共種植玉米3000多畝,土豆1000多畝,今年的玉米品種是金科玉3308,產量高,耐旱,收下的玉米用作養殖,直接給牛場做飼料。李鳳勤所說的牛場就是位于錦界鎮渡口村的神木市恒景農牧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一家以肉牛養殖為主營業務的現代化農業企業,飼草是發展養殖必不可少的一環。神木市恒景農牧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玉軍介紹:“我們現在存欄肉牛2000多頭,種植玉米青儲是作為肉牛的飼草料,跟周邊的農戶一年光玉米就收200多將近300萬斤,我們一年能收干草8000多噸,青儲我們一年收10000多噸。”
趙玉軍告訴記者,目前主要養殖的品種是西蒙特爾牛,渡口村所在的緯度適合這種肉牛生長,加上充足的飼草和精心調配的飼料,肉牛的銷售前景可觀。
“現在我們存欄2000多頭,預計今年到年底能出欄1500頭,效益還可以,每頭牛純利潤能掙4000多塊錢,到年底我們預計能收入600多萬元,主要是銷往廣州,深圳,一部分還銷往香港,出口”趙玉軍高興地說。
種養結合作為一種針對畜禽糞便特點設計的生態農業循環模式,除了解決肉牛的飼草問題,對目前肉牛產生的糞便處理也是關鍵。
沼氣池
為了減少環境污染,使肉牛糞便發酵產生有機肥,提供農作物營養物質,改善土壤質量,進一步促進種植的玉米增產,公司還配套了一個13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氣池解決糞便污染問題。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畜禽糞污-有機肥-農作物-飼草-養殖”于一體的綠色農業生態循環模式。同時,通過為周邊肉牛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回收牛犢、架子牛,開展土地托管,簽訂玉米訂單種植協議等形式,帶動周邊農戶發展。
草料
錦界鎮渡口村村民訾香琴告訴記者,她和老伴在這里打工,她負責煮飯,老伴負責拌料,喂牛,兩人年薪合起來有十萬元,閑暇時間種地,種植的玉米秋收之后當做飼料銷售到這里,還能收入一萬三四。
趙玉軍說:“我們現在帶動農戶共有300多戶,種植玉米,農戶收下來以后,我們公司全部收購,養殖戶帶動將近七八十戶,通過我們公司的帶動培育,他們也飼養西蒙特爾肉牛,現在效益都可以,最大的一戶現在存欄都已經達到200多頭了。”
下一步,神木市恒景農牧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繼續發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打造綠色、有機、環保、生態的健康循環農牧企業,走出一條以企業為核心、產業為紐帶、生態環境保護為目標的綠色發展之路,將肉牛打造成神木市現代農業的響亮名片。(記者 許鵬 通訊員 賀亞麗 任云妮)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