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劉凡銆
在抗疫一線,有一支勇敢的“逆行者”隊伍,他們身穿“大白”,與星辰相伴,與時間賽跑,不舍晝夜地穿梭于城市的街巷中,奔波在各個“渡口”之間,通過“點對點”的隔離轉運,將病毒阻擋在社區之外,守護著一方平安,他們就是防疫“轉運人”。
聞“令”而動,向險而行。轉運組的任務就是盡快將確診、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及發熱患者等需要隔離的人員轉運到隔離地點,待隔離期結束后,再妥善將解除隔離人員安全送回。“我們需要在最短時間內梳理、掌握轄區各類風險人員的位置分布,分類篩選并合理調度不同的轉運車輛,并根據評估預判再安排布置轉運的具體細節事項。”西安市臨潼區疫情防控轉運組工作人員王偉介紹。
“如果說抗疫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那么轉運涉疫風險人員就是與疫情短兵相接的‘前沿陣地’。”王偉說,在轉運過程中,隨時可能接觸感染病毒,每一次轉運都會“捏一把汗”,盡管如此,大家沒有任何猶豫和退縮,始終堅守在一線,圓滿完成轉運任務。
這段時間,王偉和他的同事們過著日夜連軸轉的生活,有時深夜剛躺下,電話一來,大家必須火速穿戴好防護服出任務……封閉的車內空間、密封的防護服讓他們汗流浹背,悶熱難耐,他們不僅需要克服內心的恐懼,還要克服穿著防護服帶來的種種不適,以及不能按時吃飯的饑餓感,連續轉運,有時實在困得睜不開眼,便趁著轉運間隙隨地一躺打會盹,再起來接著戰斗。
實現轉運人性化是西安市臨潼區疫情防控轉運組不懈努力的方向。王偉說,轉運并非簡單地將人帶上車拉到指定隔離地點,經常還要為居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如去隔離點之后,家里的老人需要照顧,或者孩子太小沒辦法單獨隔離等等,這些都需要轉運組反復與居民、社區負責人等多方溝通。
“有時候半夜給居民打電話,居民也不理解為什么自己是密接,非要半夜就去隔離。而我們需要在不能透露其他人員隱私的情況下,耐心地跟居民解釋清楚原因。”王偉說,溝通、溝通再溝通,就是他們的工作方法,當遇到居民不理解時,他們需要反復與居民、社區負責人協調,幫助被隔離人員解決問題,及時化解轉運人員的負面情緒,盡最大努力提供方便和安全的轉運服務。
“收到,我們這就來了!”這是轉運組成員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在轉運過程中,處理各種突發情況已成為他們的工作常態。有人家中有寵物,轉運組成員就需要把寵物轉運到寄養點;有老人不方便走動,就需要推輪椅,設置人性化通道;有的隔離人員因為在隔離點,又碰到突然家里有急事需要幫忙,也會聯系轉運組求助,他們一遍遍細心地傾聽隔離人員的訴求,按照要求幫他們把事情安排妥當。“只要能讓他們安心,我們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王偉說。
車輛駕駛員是轉運工作中重要一環,也是與潛在傳染源距離最近的人群之一。疫情期間,因為隨時可能接到轉運指令,駕駛員們也是隨時待命,接過接力棒趕赴“戰場”。從接到轉運人員名單到確認好車輛接上人員,再到將人員運送至集中隔離酒店,這中間還有車輛的消毒消殺、人員安排、接送路線等工作的協調與處置,都需要與疫情防控各工作組、專班反復溝通確認,并要全程做到閉環轉運。
楊光是西安市臨潼區疫情防控轉運組駕駛員之一。“整個流程看似不復雜,但需要全面統籌,更要注重細節。比如先去哪個社區更順而不走回頭路,車輛停靠哪里不影響交通,很多環節都需要提前預判。因為轉運得早一點,傳播的風險就降低一些,我們要比病毒跑得更快。”楊光如是說。
“早日戰勝疫情,是大家共同的心愿。”連續奮戰多日,已經好多天都沒有睡好覺的楊光眼睛里布滿了紅血絲。這幾日,只要電話鈴聲一響,他就立即進入“戰時”狀態,時刻準備出發,“相信在我們‘轉運人’的共同堅守下,疫情陰霾定能早日驅散,新冠患者也能盡快痊愈,早點回家。”楊光語氣堅定地說。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