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山區人才引領鄉村振興助推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橫山區是陜北白絨山羊新品種的主要育成區和主產區。近年來,橫山區依托得天獨厚的養殖環境、資源豐富的人才力量,各類人才在羊子飼養、生產、加工、銷售、烹飪等全產業鏈上各顯身手,巧念“羊”經發“羊”財,讓橫山羊“名”天下,實現了橫山羊富了橫山人。
陜北白絨山羊專家工作站首席專家薛瑞查看羊子生長狀況 邊瑞 攝
羊產業帶動人才成長
87年出生的曹彥宏從部隊退伍返回家鄉王梁村,成為橫山區雙城鄉羊產業專業合作社的普通員工。從剛入職時對羊產業 “幾乎一無所知”,到如今成長為合作社“獨當一面”負責人,他默默堅守了15年。
“現在我只要看羊子的皮毛便知道羊子的飼養方式、體重等情況。”曹彥宏自信滿滿。見到這位皮膚黝黑、身材魁梧、言語略少、精明干練的“后生”時,他正在配合橫山區人社局驗收工作組,就羊子飼草加工設備建設項目進行驗收。“近期我們正在加快加工廠升級改造工程,改造完后,我們羊肉生產加工將會更加智能化、流水線化。”曹彥宏說。
現年74歲的王國忠是橫山區遠近聞名的燉羊肉“土專家”,也是榆林市橫山燉羊肉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早年間,王國忠是王梁村會計兼廚師,在總結父輩們口口相傳下來的燉羊肉技藝的基礎上,他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摸索,研究出了一套燉羊肉的烹飪技藝,由其燉出的羊肉味美鮮香、口感極佳,深受國內外食客的好評。
“燉好一鍋羊肉大有學問,從羊肉選材、調料配比、水質氣壓、火候掌控等方面都非常重要。”王國忠介紹說,因為村里每逢有紅白喜事,或者有重要賓客來訪,他都會被邀請親自掌勺燉一鍋羊肉。幾十年來,200多名年輕人在王國忠的言傳身教下,也像他一樣掌握了一手燉羊肉的好技術,不少人把橫山燉羊肉館子開到榆林、西安等地,生意紅火。
“產業鏈連著人才鏈。從羊子飼養、屠宰到羊肉生產、加工、銷售、烹飪等全鏈條產業,都需要人才發揮關鍵作用,僅雙城羊產業鏈上,就有各類人才230人左右。”雙城便民服務中心副主任王珊說。
陜北白絨山羊專家工作站所在的示范養殖小區全景 邊瑞 攝
人才激發羊產業活力
功以才成,業因才廣。62歲的薛瑞是榆林市陜北白絨山羊專家工作站的負責人。他所在的專家工作站位于橫山區城關街道馬家梁村,常年聘請西北農林大學、榆林學院的9個領域的專家團隊一起開展羊子育種、科學飼養、疫病防治等方面的專業研究和技術指導,10余名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在工作站進行試驗研究,完成了19篇行業內具有較高水準的學業論文,申請專利17項。
此外,專家工作站通過舉辦陜北白絨山羊新品系培訓成果競賽交易大會等活動,與周邊省市專家學者和養殖代表開展交流,累計培訓本土羊子養殖技術人員3600多人次,承擔了橫山本土和周邊縣區鄉村振興畜牧飼養員專題培訓和貧困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壯大了區域內白絨山羊養殖專技人才隊伍,有效提升了養殖科學化、標準化水平,促進了區域合作,提高了陜北白絨山羊的知名度。
據了解,“十四五”期間,橫山區將緊盯羊肉產品研發、養羊技能培訓、良種繁育推廣、智能畜牧應用、綠色養殖示范五大領域,充分發揮典型示范、輻射帶動效應,力爭實現“十四五”末羊子飼養量360萬只、羊肉年產量3.7萬噸、羊產業鏈年產值180億元的發展目標,并建成陜西省肉羊產業強區、全國羊產品名區。
“用好人才,產業才能不斷得到發展壯大;產業的發展,才能讓人盡其才、大有作為。” 橫山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雷琦說,今后橫山區將加大“土專家”“田秀才”、種養能人、農產品開發和銷售服務帶頭人等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關愛、支持力度,努力推動產業鏈與人才鏈深度融合、雙鏈互動,讓橫山羊產業迸發出強勁活力,真正實現更多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記者 許鵬 通訊員 李強 邊瑞 李明霞)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