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年前的政策性關閉,到如今的“以煤為主多元發展”,陜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下簡稱:中能煤田公司)在“三個示范兩個引領”下,奮勇爭先在新賽道上實現了追光前行,企業煥發新的活力。
十年砥礪前行,十年滄桑巨變
十年來,中能煤田公司始終堅守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堅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混合所有制示范企業道路選擇不動搖,以“556101”價值換道領跑,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搶灘占先新興產業、高位嫁接傳統產業,企業從單一的煤炭支柱,轉變成為參控股10家企業,業務涵蓋煤炭生產、鐵路運銷、文化休閑、信息科技等,布局的電廠項目、光伏風電項目、制建材項目不同程度推進,公司產業鏈不斷延展,未來可期的中能,發展道路更加寬廣。
這十年,建成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示范
作為一個國有混合所有制示范企業,來自不同層面的企業文化交織碰撞,各種不同的利益訴求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高質量發展進程。如何將不同的利益訴求,變成共同的戰略目標,是企業凝心聚智、守正創新,建成陜煤集團乃至國內一流有影響力的道路選擇。
道路選擇正確,奮斗目標明確,如何統籌兼顧、提質突破落地是關鍵。中能煤田公司黨委立足實際,確定了“556101”價值引領體系,以優中培新、有中育新、無中生新實現“十大戰略”目標的協調發展。“十大戰略”立足“十四五”,以安全環保“零目標”為發展底色,聚焦于打通中能高質量發展的堵點和痛點,是破解中能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和核心抓手,是再造強大新中能的全方位體現和生動詮釋,也是中能未來發展的標志性高地。
黨建融入,掌舵護航。作為國有混合所有制企業,中能煤田公司始終堅守黨的引領作用,扛起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在“融”字上做文章,發揮國企姓黨的政治優勢,釋放民營機制的經營活力。形成了獨具中能特色的黨建管理四入法,即:中心工作切入唱主角、重點領域參入挑大梁、關鍵業務融入顯身手、焦點環節深入練內功。在礦井異地轉型舉步維艱的發展征程中,實現了礦井當年投產即達產、達產即達國家一級標準化管理體系,企業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不斷實現開新局、贏先機。
“免費”文化是公司貫徹落實“共享”理念的具體實踐,關愛服務機制的確立,給職工提供盡可能多的免費服務。為井下一線職工提供熱水、熱飯、熱咖啡,上漲500元餐補;為井下二線職工配備高強度防塵口罩,上漲300元餐補,工作服以破換新,國家法定節假日生態餐廳24小時免費就餐,開放式免費茶吧、咖啡吧、書吧已投運。
這十年,建成能源企業轉型發展的示范
今年7月,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黨亞明一行趕赴豫能控股股份公司就中能袁大灘礦業煤電一體化項目落地進行交流洽談,分別依據各自戰略規劃,整合核心優勢和資源配置力量,積極延展產業布局,融合發展,提供清潔能源,共同探討開拓多元發展新格局,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中能袁大灘礦業110kva變電站一角
中能煤田公司抓住雙碳政策“窗口期”,積極推進礦區規劃調整,實現千萬噸礦井產能核增配套,去年以來在實現核增產能600萬噸的基礎上實現核定產能800萬噸的目標,為建設千萬噸新礦井廣開“煤源”,努力將中能袁大灘礦業打造成為中國煤礦管理第一礦。
積極推進5G+智能采煤、智能工作面、智能裝備等全系統智慧化建設,加強安全生產信息共享平臺應用管理,全面推進京東慧采+智能倉儲+成本管控系統+互聯網競價四大板塊兼容,推進節能環保設備及清潔生產等綠色開采專利和技術研究與應用,形成全方位、多維度一流智慧新礦山。
在全國煤炭系統首創“六精三十六閉環”安全管理新模式,升級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現場管理,堅持標準化精細化周期管理,提升多系統、多功能、多維度一體管控平臺,促進礦井從“達標區”向“示范區”提質。完善公司管理制度體系建設,嚴格新流程管理提效,促進管理現代化向精細化邁進。
堅持以煤為主帶動多元發展產業鏈,推動煤電一體化項目加快上馬。袁大灘電廠項目已納入榆林市“十四五”規劃,以現有土地資源為依托,加快風電光伏項目前期土地變更、科研和立項,實現風電光伏項目見成效。緊抓煤礦市場政策利好,以匯興項目部為核心,做精做細成本管控,打造“國有品牌、民營機制”樣板礦。
作為混合所有制企業,堅持依勢而動,與改革求變中創新創效,探索關于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的新途徑,全方位推進理念、制度、體制、機制、技術、文化等方面的創新,讓創新成為引領公司發展的新風尚。加快推進“超長工作面”“快速掘進”“機器人協同作業”等新技術應用,著力培養一批會技術、懂技術、實操性強、創新性高的“智慧化”高技能人才。持續暢通“專利申報+科技創新+全員雙創”三條渠道,每季度對全員創新成果評比考核,實效化提升“全員雙創”品質。
公司與陜西省千億級設施農業區榆陽區趙莊基地聯手開發花卉
這十年,建成企地合作共建的示范
2月13日,陜西首座跨界文旅城戰略合作項目在中能煤田公司簽訂,投資27億元的文旅城總占地面積約3000多畝,利用中能煤田公司因政策性關停、異地重建的榆陽煤礦斜井工業廣場、中能新村土地,并整合周圍可利用的土地來共同打造。
榆林煤礦最大制建材項目投產
5月23日,榆林煤礦自建最大煤矸石制建材項目正式投產,更是中能煤田公司堅定走綠色低碳生態發展之路的生動實踐,也是榆林第一批固廢綜合利用產業鏈的示范項目。
“我們要以爭第一、做唯一的擔當和氣魄,依據榆林市形成的示范效應,依靠袁大灘煤礦、文創園兩個合作平臺,持續發揮中能區位、文化優勢,努力建成股東單位聯系地方政府實現合作共建的示范企業。”中能煤田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黨亞明說。
中能煤田公司堅持防風險+善創新+強協作的理念,讓“以煤炭生產+多元發展項目”為優勢互補的新路子,為榆林市煤基固廢綜合利用走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成熟模式。
在國家“雙碳”和綠色發展的引領下乘勢順勢延伸企業生態發展線,精準匹配與礦井發展互融互補的綠色生態環保項目,為榆林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能源強市建設貢獻中能智慧和力量,也成為了企業爭做煤礦“雙循環”綜合利用示范的引領者。
中能煤田公司在全方位打造智慧企業的同時,著力培育農草生態、疏干水治理等新興產業,以更加主動的姿態尋良機、育新機、開新局,在深度參與中延展企業產業鏈,企業發展韌性增強,影響力集聚增強。(王惠武)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