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市錦界鎮以土地流轉促鄉村振興,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轉型升級。以建設現代高效農業集聚區和農畜產業基地為目標,以市場化為導向,不斷激活和利用農村閑置土地資源,調整優化農業生產組織方式,全面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推動農業升級、農村進步、農民發展。
大力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保持長久不變,完成錦界鎮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辦證。在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基礎上,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推進“三權”分置。實施道路通暢工程和聯網工程,解決活力害兔村等一些交通不便村組發展瓶頸制約。選擇條件較好的村,試點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有償退出試點。鼓勵農戶通過互換承包地、聯耕聯種等多種方式,解決農村土地細碎化問題。彰顯圪丑溝3200畝夏波蒂馬鈴薯、袁家溝500畝夏洋芋秋白菜、河灣渡口4000畝青儲玉米等高產農業集聚示范效應。在尊重農民意愿和保護農民權益的前提下,更好地發揮村集體統籌協調作用,引導沙母河、黃土廟等村農戶依法自愿有序流轉土地經營權,支持通過土地流轉、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種形式率先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轉變加快建立新型經營主體支持政策體系,擴大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和政府購買公益性服務機制創新試點范圍,推進代耕代種、病蟲害統防統治等服務的專業化、規模化、社會化。
更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嚴守耕地紅線,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將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落地到戶、上圖入庫,實施最嚴格保護。優先在永久基本農田上劃定和建設農業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統籌各類建設資金,形成高標準農田建設合力,在已實施窩兔采當等12個行政村2.7萬畝高標準農田改造、喬巴泥溝等6個行政村8000畝土地整理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全鎮3.8萬畝耕地中土地整治面積,穩步提升耕地質量,建設更大規模、標準化生產基地。緊扣神木市“四區多點”精品農業布局要求,支持涉農園區集聚生產要素、規模經營,實現長勝采當至買力灣區域和四卜樹示范園區產業集聚發展。在長勝采當等村4500畝高效灌溉項目等經驗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提高抗旱防洪除澇能力,推進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達標提質,提高水資源利用,推廣水肥一體化、測土配方施肥等增產技術,完成3萬畝高效節水和高標準農田改造,增強“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水平。創新投融資方式,通過委托代建、先建后補等方式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和工商資本加大高標準農田投入,引導政策性銀行和開發性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加強科技支撐服務農業的能力。構建以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為主導、科研院校為支撐、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廣泛參與的新型農技推廣體系,探索建立集農技推廣、信用評價、保險推廣、營銷于一體的公益性、綜合性農業服務組織。完善作物病蟲害、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加強農業綠色生態、提質增效技術應用,提升設施農業、病蟲防治裝備水平。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生產,加強農業標準體系建設,嚴格生產全過程管理,建立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提高標準化生產和監管水平。依托精品農業示范基地,打造農業創新發展試驗示范平臺,率先實現基礎設施完備化、技術應用集成化、生產經營集約化、生產方式綠色化、支持保護系統化。
錦界鎮堅持黨建引領為方向,資源整合為保障,充分發揮三大園區優勢,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通過耕地平整、土地流轉等有效舉措,盤活轄區內閑置、碎片化的土地資源,提升農村現代化、規模化農業的發展水平,扎實強村富農,保障農民權益,為鄉村振興增添了一份新活力。(記者 許鵬 通訊員 王晨 劉瑞)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