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又到了山藥收獲季,靖邊縣紅墩界鎮圪洞河村的千畝山藥成熟了,種植戶抓緊時間搶收山藥,打秧子、起山藥、分揀運輸,山藥基地里一派豐收景象。
這里的農田土質細、土層厚,非常適合山藥生長。收獲的山藥平均長約1米,重1至1.5公斤,偌大的山藥讓人看上去煞是喜歡,村民們把收獲的山藥整齊地擺放,形成了一面面“山藥墻”,等待運輸銷售和庫存。
村民張耀亮是這里的山藥種植大戶,今年第一年種植山藥就喜獲豐收,他這兩天是忙在田間,喜在心頭。
張耀亮說:“我16年返鄉回來,以前在外面打工,回來種玉米,感覺玉米效益不咋樣,今年實驗種山藥98畝,感覺效益比玉米翻好幾倍。我準備明年以我的家庭農場帶動周邊的村民大面積發展山藥,共同致富。”
張耀亮家的山藥采收工作即將“收尾”,他在地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山藥的市場批發價每斤為3.1元左右,每畝山藥能產七千余斤,除去種子、水電和人工費用,今年每畝純收入能上八千元。
和張耀亮一樣,今年全村集中連片種植山藥3000畝,第一年種植就讓種植戶鼓起了腰包,山藥小產業一下子拓寬了村民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紅墩界鎮鎮長劉伯說:“紅墩界鎮90%秋糧現已顆粒歸倉,在我身后的作業現場是我鎮打造的3000畝山藥基地。今年山藥喜獲豐收,每畝增收8000元。全鎮共有適合山藥種植的優生農田共有2萬余畝,明年重點全面推廣山藥種植,讓更多老百姓從中受益。”
近年來,靖邊縣在鄉村振興上做文章,在特色產業上下功夫,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紅墩界鎮圪洞河村的山藥種植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山藥種植期間,由政府邀請專業技術人員對山藥種植戶進行技術指導,在選種、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環節進行規范化管理,并且在銷售上聯系客商,從種到收解決了老百姓的所有難題。(記者 許鵬 通訊員 康偉 陳治武 吳江娜)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