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謝昊天 康斌 通訊員 靳深
2021年8月18日,漢中市政協常委、洋縣政協常委、中起文化發展集團董事長徐靖傾注了無數的心血和汗水打造的全國首家規模化荷蛙共養示范項目暨漢中市生態養蛙產業創新聯盟龍亭鎮荷蛙共養示范基地揭牌。該項目聯盟將為漢中蛙類養殖產業上下游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園區等搭建信息共享、合作交流的平臺,直接招錄本地村民60余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帶動更多村民致富增收。
徐靖常委受訪者供圖
“我就是從漢中洋縣走出去的孩子,能夠回鄉創業,帶動鄉親們就業增收,一直是我的夢想。如今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農業產業,我很榮幸能夠投身其中。”談到返鄉創業的初衷,徐靖說,現在更重要的是引進更多的資源、打通更寬的渠道、積累更豐富的經驗回報家鄉,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
志存高遠勤學習艱苦創業謀發展
徐靖出生在洋縣華陽鎮小華陽村,那里地處秦嶺腹地,山大溝深,交通落后、物產匱乏,曾經十分閉塞。在他上學時,村里許多人為了謀生,無奈離開老人和孩子外出務工,日子非常艱難。從那時起,徐靖就暗下決心,一定要發奮圖強走出大山,依靠知識改變命運。
大學畢業后,品學兼優的徐靖來到江蘇昆山打拼,在那里奮斗拼搏了十余年。在這十余年里,他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歷,也收獲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創辦了中起文化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如今他旗下已經擁有陜西中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西安世市昌隆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陜西中起智慧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陜西龍亭田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四大子公司,員工400余人,年產值過億元,業務涵蓋文化、貿易、工程、農業等領域。
牽線搭橋促合作反哺桑梓赤子心
徐靖在外打拼創業期間,家鄉洋縣華陽鎮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華陽古鎮依托當地優越的生態資源和紅色文化資源,創建了朱鹮華陽觀光風景區,吸引了大量游客來華陽旅游,帶動了華陽旅游業和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華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家鄉的發展變化,激勵和鼓舞著在外創業的徐靖,牽動了他回報桑梓的心。徐靖通過各種方式宣傳家鄉、推介家鄉的農產品。2016年,徐靖創辦的中起集團承辦了“2016安徽省百強企業發布會暨樊綱中國‘企業轉型與發展’高峰論壇”,向安徽省企業界推廣洋縣,對洋縣的黑米、紅薯粉、黑米干紅、有機菜籽油、謝村黃酒等產品進行推介,幫助兩地企業建立合作機制,一些企業對洋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會后,徐靖與安徽百強企業之一的安徽糧食集團的代表來到洋縣考察有機農業,實地走訪了朱鹮酒業(黑米釀酒)、周大黑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洋縣秦洋長生酒業、洋縣康原有機農業發展公司等企業,促使安徽糧食集團與朱鹮酒業和周大黑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達成深度戰略合作。
返鄉投資辟蹊徑帶領鄉鄰同致富
2018年,徐靖收到了洋縣人民政府“返鄉發展”的熱情相邀。出于對家鄉熱土的眷戀和對助力鄉村振興的期盼,他沒有絲毫猶豫,毅然決定投資家鄉。
返鄉后,徐靖參與了洋縣龍亭田園綜合體建設,提出用洋縣龍亭田園綜合體現有的優質農田,開展“文化+農業”“農業+旅游”的創新發展模式,設計制作了造紙鼻祖蔡倫像和秦嶺四寶的稻田藝術景觀,三次登上央視新聞,成為鄉村振興的典范。
2021年8月,徐靖牽頭中起文化等現代農業公司投資市級示范項目“龍亭田園綜合體荷文化產業園”,緊跟全縣產業布局大方向,實施重點產業項目引領鄉村振興。目前,該項目已完成一期基地建設,建成“荷蛙共生”示范園80余畝、“荷魚共生”示范園120余畝。同時,荷塘套養、魚蛙共生、觀光休閑、產業深加工等子項目正在加快探索實施,預計年產值可達8000萬元,已吸收周邊60余名群眾就近務工,月均增收達2000余元。
“荷蛙共養,從質和量上來說都比傳統養殖更具優勢,每畝年產值可達10萬元以上,是實打實的金子產業,這種共養模式可實現‘千斤糧、萬斤蛙’。”徐靖說。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徐靖圍繞開發文化旅游項目助推鄉村振興積極建言獻策,提交社情民意信息3則、調研報告1篇,為群眾辦實事好事20多件,特別是通過產業轉型,大力推廣“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領和扶持村民立足本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鄉村觀光旅游,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讓群眾吃上了“生態飯”,邁上了“致富路”。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土地,更是充滿希望的田野。近年來,在洋縣雙招雙引政策吸引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返鄉創業謀發展,走出去只是我們的第一步,走回來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徐靖說。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