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厚重、美觀大氣、融入周秦建筑元素的外觀造型,集綜合服務、售票、候車等功能為一體的候車廳......看著建站80多年的虢鎮火車站舊貌換新顏,當地群眾無不交口稱贊:“不僅有了‘綠巨人’動車,還新增了來火車站的10條公交線路,這回出門一下方便了!”“太好了,坐高鐵再不用往高新區跑了。”
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充滿“年代感”的老“虢鎮站”緊跟時代步伐的華麗蛻變,源起自一份政協提案......
小提案 大民生
“雙歐”洗衣機、“寶雞啤酒”、秦川大曲、“熊毅武”方便面......在那個交通還不發達的年代,隴海線虢鎮站是它們走出去的主要渠道。但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高鐵時代的到來,當地群眾出行需求持續增大,設施老舊的虢鎮火車站及周邊落后的基礎設施,不僅不能滿足鐵路發展和群眾出行需求,也限制了周邊群眾的生活品質和城市風貌提高。為此,陳倉區政協委員陳海寧提交了《關于加快車站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提案》,建議對虢鎮火車站片區在合理布局服務設施的基礎上,實行城市立體化改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城區發展目標。
去年2月動工,10月完成車站改造,項目全部竣工后,火車站片區不僅擁有上萬平方米的大廣場,還會配套休閑步行道和各類運動場地,“老破舊”的火車站片區將華麗轉身為陳倉區交通樞紐核心區、文化生態休閑區和城市風貌展示區。“群眾所盼的,就是我們要辦的。”看著自己的提案“邁著”扎實的步伐,一步步變成群眾福祉,陳海寧感到自己履職盡責的干勁兒更足了。
無獨有偶,陳倉區政協委員林建平提交的《關于增加環衛工人環衛津貼的建議》,也受到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在區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陳倉區于去年8月起為全區317名一線清掃保潔和公廁管護人員、64名綠化管護人員、14名生活垃圾裝卸清運人員、43名環衛車輛駕駛員,每月增加工資200至300元。提到漲工資的事,“城市美容師”們可是笑得合不攏嘴,“聽上去好像不多,但很多環衛工人都年紀偏大、家庭條件一般,一年下來收入就多了兩三千元,這可真不少。”“天氣雖然熱,我們的心頭更熱,工作起來也格外有勁頭。”
書香政協 不止書香
在赤沙鎮濃濃的花椒香中,在香泉鎮悠悠的瓜果香中,在慕儀鎮綿綿的紅色記憶中,陳倉區政協開展了5次讀書活動,鼓勵支持各民主黨派、不同界別委員舉行各具特色的讀書分享和好書推薦活動16場,先后有280多名政協委員參與到“書香政協”活動中來。委員們薦好書、寫書法、誦詩詞、講心得、談體會,并在基層一線與鎮村領導、企業負責人及當地群眾一同探討交流鄉村振興、特色農業、農旅融合等工作,為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建言獻策,讓書香、椒香、果香和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交融在一起,在陳倉大地郁郁青青。
“知為行之始,行為知之成。”陳倉區政協主席茍曉明表示,理論學習非常重要,但調查研究也如同“行走的政協書院”,不僅要引導廣大政協委員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也要在調研中學習、在學習中感悟,將“書香政協”建設與中心工作結合起來,將“書香政協”的內涵延伸擴展開來,切實將讀書收獲轉化為履職盡責的實際成效,轉化為為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
今年,陳倉區政協將以扎實開展全省“三個年”活動為統領,圍繞陳倉區“一五六八”發展戰略和“陳倉崛起”總目標,拓展民主協商廣度、加大民主監督力度、注重參政議政深度,為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凝心聚智。
“以人民為中心是人民政協永恒的價值追求,我們要堅持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化為一份份貼民心、接地氣、可操作的提案和社情民意,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茍曉明如是說。(田力 羅浩)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