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蔣維博)記者6月14日從銅川市發展改革委獲悉,銅川緊抓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實施機遇,積極主動融入西安都市圈建設,共筑現代產業體系,協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共建共享民生福祉,共守關中綠色屏障,大力推進與西安都市圈核心區及相關組團務實合作。
分工協作 共筑現代產業體系
聚焦“陜西制造、銅川配套”,持續深化產業合作。依托關中區域僅有的30萬噸電解鋁產能,積極發展再生鋁產業,延長鋁及鋁合金產業鏈條,對標都市圈產業發展需求,形成了鋁及鋁板帶、線材、型材等多個細分產業,產業延伸至斷橋鋁門窗、手機殼、汽車輪轂等精深加工領域。
圍繞都市圈汽車產業發展,建成陜汽兆豐、漢德車橋等多個零部件企業,形成了車橋、輪轂、剎車片等汽車橋系產業鏈;圍繞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原材料供應,建成了海越能源年產8000噸碳酸鋰新材料項目,二期1.2萬噸碳酸鋰項目已開工。達美輪轂納入比亞迪汽車供應鏈配套體系,我市被確定為全省商用車(重卡)產業鏈零部件產業集群、乘用車(新能源)產業鏈支點城市。
西安市和銅川市是全省光電子產業“一體兩翼”布局城市,成立了廳地聯動工作機構和專家委員會,陜西省激光通訊元器件技術創新聯合體獲批建設,澳威激光、雋美經緯、日月芯半導體、銦杰半導體等光電子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建成投產,形成了從原材料制備到芯片封裝測試的完整產業鏈條。?
協同創新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圍繞“西安研發,銅川轉化”,主動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搶抓全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機遇,與西安理工大學、西北大學等簽訂成果轉化協議,與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采取“項目建設+成果轉化+人才培育”的方式,建成銅川水泥質量監督中心國家級研發平臺1家,省級研發機構6家,市級研發機構18家。
通過“飛地+基地”的建設思路,構建立體聯動的孵化器格局,在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總基地設立秦創原銅川飛地孵化器,打造秦創原銅川創新谷西安中心,同時積極建設銅川光電子產業立體聯動孵化器,著力打造光電集成產業孵化企業對接秦創原人才、技術、項目、資金的成果轉化總基地。
互動融合 共建共享民生福祉
圍繞都市圈軌道交通建設,銅川市政府與陜西軌道交通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西延高鐵建設有序推進,銅川至西安“復興號”動車開行并延至安康;合銅高速建成通車,玉皇閣二號橋及引線工程開工建設,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區位交通優勢不斷提升。
深化公共服務合作,陜西省職業病防治院在銅掛牌,銅川市人民醫院成為西北大學第六所附屬醫院,銅川五官醫院成為西安市第四醫院分院,西安交大第一附屬醫院“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合作醫院”項目落戶銅川市人民醫院;市一中、市五中、耀州中學等分別與西安高新一中等名校簽訂合作協議,開展跨區域合作辦學。
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先后與咸陽、渭南等地組建陜甘邊紅色旅游聯盟,照金紅色景區、耀州窯博物館等高A級景區創建工作加快推進,啟動實施陳爐古鎮景區精品民宿項目,積極打造都市圈北部休閑康養目的地。
協調聯動 共守關中綠色屏障
以建設大關中和西安都市圈北部生態安全屏障為著力點,先后實施了國家節能減排、山水林田湖草修復、黑臭水體治理、清潔取暖和海綿城市建設等試點工程,渭北生態環境協同治理能力水平持續提升。
制定了重點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積極參與碳排放權交易,扎實開展碳排放領域監督執法;持續加強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精準鐵腕治污降霾,2022年空氣質量關中七市區最優。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