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支撐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培養高素質農民是關鍵中的關鍵。
近年來,神木市把加強農村基層農民隊伍建設作為實現人才振興戰略的發展目標,持續抓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打好政策支持、資金支持、產業支持組合拳,努力培養出一批愛農業、有技術、善經營、懂市場的新型職業農民,服務農業產業發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豬牛羊養殖是個精細活,管理很重要,要做好春秋兩季動物防疫,還要科學喂養,這樣才能養的好。”日前,在神木市欄桿堡鎮西趙莊村廟圪嶗小組的養殖場里,53歲的養殖戶張建斌正在給村民指導養殖技術。“建斌養殖很多年了,而且還經過專業的培訓,有文化、懂技術,他講的我們都愛聽。”講解告一段落,村民紛紛豎起大拇指。
張建斌在2020年參加了神木市高素質農民培訓班,讓他大開眼界,學到了很多科學養殖技術,也明白了科學種養殖的重要性。經過一年學習培訓班,在2021年被認定為中級高素質職業農民。回到家后,他籌資重新修建了占地28畝的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場,發展以豬、牛、羊為主的養殖產業,并將培訓班上學到的科學管理、喂養知識,還有常見病的治療等應用在養殖中。他表示,當今社會,是個靠吃技術飯的時代,有文化不等于有技術,不抓緊時間學點技術就會落伍。
“我們養殖場現在有豬存欄450多頭,湖存欄羊550余只。平均每年出欄豬250余頭、羊300余只,毛收入30多萬元。”張建斌說。為了節約成本,促進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張建斌探索出“種養結合”產業模式,流轉周邊村民土地1500余畝,用作飼草基地,實現生態循環高效利用,真正做到種植養殖兩相促、節本增效兩不誤。
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張建斌還雇用了周邊村民在養殖場打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種地、鋤草、收割,都雇用了我們周邊的村民,帶動了村民在家門口也能就業,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張建斌說,他還計劃引進秦川紅牛200頭,不斷優化種養結構,擴大養殖規模。今后,還要積極參加神木開辦的各類培訓班,多學一些科學技術,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把自己學習掌握的技術應用到實踐中,帶動村民共同富裕。
在神木,高素質職業農民的培訓特別熱門,只要有培訓,每期都有100多人報名。“原來種植養殖有這么多科學技術,以后我們一定要勤于學習,科學務農。”“不學習,連農民都當不好!”近日,神木市第十期高素質農民培訓班開班,學員們利用課余時間交流收獲和心得。
“近年來,神木大力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持續推進領軍人才培育、頭雁計劃、致富帶頭人培訓等一系列人才培養戰略,今年,已經培育了130人,現在正在進行第二批次145人的培育工作。”神木市農民培訓中心工作人員折寶軍告訴記者,能人示范,“頭雁”引領“群雁”隨。為了充分發揮“頭雁”的傳幫帶作用,全市共打造了各級田間學校9所、實訓基地5處,通過集中理論教學、現場實訓、線上平臺學習及外出學習的多元化培育方式,為鄉村振興匯聚新動能。
選種、育苗、管理,通過科學種植,小雜糧、山地蘋果、大棚果蔬等農作物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配料、優育、檢疫,經過專業摸索,村民變成了牛羊養殖專家……放眼廣袤的麟州大地,越來越多的高素質農民不斷涌現,加速了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助力鄉村振興,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持證高素質農民2141人,其中高級78人、中級210人、初級1843人,切實為鄉村振興打造好動力引擎,織好基層人才服務網。目前各級學員活躍在鄉村治理,產業發展,集體經濟等基層村組各領域。”折寶軍說,高素質農民的培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下一步,神木市農民培訓中心將立足農業產業發展實際,利用農閑時節持續加大培訓力度,強化實操技能培訓,滿足農民多元化、實用化學習需求。(記者 許鵬 通訊員 白煥霞 高雅楠)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