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走進勉縣人社局智慧就業超市,10套智能化招聘設備和2臺精準化自助查詢設備前圍滿了求職市民。
“這個‘超市’不一般,提供的是就業崗位、招聘信息和求職意愿,只為有就業需求的城鄉群眾提供就業機會、為有用工需要的企業提供求職信息。”勉縣政協委員、縣人社局黨組成員、縣就業創業服務中心主任楊利華向記者介紹,在漢中屬于首家,為供求雙方提供“不斷線、全天候”就業服務,求職者只要提前從網上完善簡歷信息,進場刷身份證,就能收到系統給推送的匹配崗位信息。
就業是民生之本。楊利華上任以來,憑著對就業事業的強烈責任感,憑著一腔矢志不渝的信念和熱情,堅持原則,服務群眾,始終堅守品質初心做好本職工作。楊利華常常說:“就業關系千家萬戶的生存和幸福,要以最大的熱情、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
“近年來,在鎮村調研、入戶走訪中,聽到很多群眾都有再優化公共就業服務的愿望。”對此,楊利華深入思考,向海門等地學習,借鑒成功經驗,發散工作思維,創新搭建三個平臺,優化公共就業服務,推動就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勉縣2023年度高校畢業生檔案接收工作已經進入高峰期,前來咨詢和辦理業務的學生絡繹不絕。為做好高校畢業生檔案接收和轉遞工作,楊利華和同事們精心籌備,提前謀劃,建成全市首家100㎡“高校畢業生綜合服務中心”,綜合利用文化墻、投影、視頻、傳統展板相結合的方式,借用“勉縣智慧就業超市”功能,將服務中心打造成多功能“大學生驛站”,集高校畢業生檔案接收轉遞、實名登記、就業創業政策視頻動態宣傳、就業信息發布、就業見習和“1311”就業幫扶等于一體,實現人才交流、就業指導、城市融入一站式服務。
“今年,‘勉縣大學生驛站’已接待大學生現場、電話、網絡政策咨詢共計6000余次,接收高等學校畢業生檔案材料2685件;統招、自考、成教等各類型接收和轉遞2359件。”楊利華說。
外出務工是勉縣很多家庭迅速解決生計問題的最便捷、最快速途徑。為了讓老百姓找到好工作,楊利華組織建立鎮(村)外出務工返鄉創業工作站(聯絡點),就地就近開展勞動力市場建設發布用工信息,統計掌握轄區勞動力就業動態,并多次和同事到鄉鎮、車站宣傳、講解、代辦就業創業政策。
有了好崗位,還需過硬的技能。楊利華和同事結合市場就業技能需求和產業發展實際,依托產業發展培訓實用技術,開設焊工、家政護理、養殖類等專業。在培訓過程中,將理論與實操相結合,進入社區工廠、循環園區現場實操,培訓動手能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楊利華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勉縣就業創業服務中心走出了一條適應縣域發展的就業工作新路子。今年以來,全縣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858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達10.96萬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363萬元,高校畢業生在漢就業825人,就業技能培訓2330人,其中創業培訓300人,蘇陜勞務協作培訓102人,脫貧勞動力(含監測對象)轉移就業一次性交通補助辦理1.55萬人694.3萬元,為61名創業人員辦理一次性創業補貼30.5萬元。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楊利華在為民優化就業服務之余,亦時刻用心觀察感受全縣在城鎮化建設中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反復思考,與百姓交流,形成意見建議。先后提交了以主要街道地磚及盲道磚鋪設工程、復平起伏不平的人行道、防止重型車輛停放人行道或碾壓為內容的《關于城區內部分人行道重新鋪設加固的建議》;以激發廣大事業干部干事創業激情為主要目的的《將全額預算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年終目標責任考核獎納入財政預算的建議》;為便利群眾夜生活的《延長公廁開放時間的建議》;為保護主要道路和城內交通安全的《規范重型車輛行駛停放的建議》等多份提案,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獻計出力。
談起這些年取得的成績,楊利華淡淡一笑,他說:“成績只代表過去,不代表將來,行穩致遠,目標在前,未來,在工作崗位上,還需不斷努力奮斗,心系百姓,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記者 謝昊天 康斌)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