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榮立個人“三等功”;他,榮獲“全國模范退役軍人”;他,曾榮獲西鄉首屆“中國好人”;他,曾榮獲“西鄉縣第三屆道德模范”;……30多年來,無論在邊防前線,還是創業之中,他執著勇毅,以血與火鑄就的軍魂與魄力,演繹著精彩人生。他就是西鄉縣政協委員、西鄉縣鐘意通訊器材有限責任公司、西鄉縣鐘意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譙澤德。
今年58歲的譙澤德,出身農民家庭,從小就有當兵的夢想。1983年,剛滿18歲的譙澤德滿懷著對綠色軍營的憧憬光榮入伍。1984年,他參加老山對越邊境自衛反擊戰中,被敵人的炮彈炸傷。
“轟的一聲后眼前一黑就暈倒在了戰地上,后來醒過來聽醫生說從身體里取出了27塊彈片,雖然保住了生命,但卻永遠失去了右眼,至今還有一塊彈片嵌在胸部。”譙澤德回憶當年受傷情景仍然記憶猶新。
1986年,譙澤德光榮退伍安排在縣五金公司工作。1997年,五金公司破產,他成了一名下崗工人。
人到中年,下崗失業,加之身有殘疾,沒有技術,沒有存款,下崗做什么?一番思慮后,他決定擺地攤。于是每天早上他和妻子騎著自行車到鄉鎮“趕場”賣東西。
“那時候每天早上六點多起床去鄉鎮擺攤,下午三四點鄉鎮集市上沒人了收攤回家,不管天晴下雨,天天如此。”譙澤德回憶道,去過西鄉縣每一個鄉鎮擺過攤,一天不開張的時候多得是。
“想過放棄,但時刻記著自己是一名軍人,相信通過勤勉和吃苦耐勞,日子會慢慢好起來的。”
譙澤德在擺攤的過程中發現銷售手機是一個嶄新的行業,可能賺錢。他抱著試一試的態度,1998年,拿出自己擺攤掙來的所有積蓄,并向親戚借了2萬元,在西鄉縣城開了一家銷售手機通訊店。“與其說是手機店,其實就是一個不到3平方米的櫥窗。”譙澤德笑著說,那時沒有錢,能正常開業已經很不錯了。
一時間,譙澤德搶抓機遇,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先后創辦了西鄉第一家鐘意通訊器材有限責任公司、西鄉縣鐘意旅行社有限公司,經過多年奮斗后,2009年又創辦了鐘意廣告策劃有限公司,2015年創辦了閬橋秀水商務酒店等,解決就業50多人,總資產達1000多萬元。
“沒有國防,哪有公司。沒有國家的安寧,哪有小家的幸福。”創業成功了,公司發展了,但在譙澤德良心中依然沒有忘記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2008年5.12地震后,他捐贈錢物2萬多元;2013年陜西西鄉開展教育“雙高雙普”達標創建,他慷慨解囊為大河鎮學校捐款2萬元,為楊河鎮學校捐款5000元;老家峰坦村修橋建路有困難他帶頭捐款3萬元;資助大河鎮20名特困生,從小學直至高中每年每人1000元,幫助她們完成學業。據不完全統計,多年來幫扶貧困學生多達40余名,累計捐贈資金達30多萬元。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戰友情、軍人情始終是譙澤德心中難以割舍的羈絆。1984年,中國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中,先后有西鄉籍官兵378人參加戰斗。在著名的老山戰斗中,10余名西鄉籍參戰官兵英勇犧牲,每逢春節來臨之際,譙澤德都會組織當年參戰老兵,一起去看望慰問犧牲烈士的父母;同時,對10多名家庭經濟困難的戰友,他每人每年給予2000至3000元的無償援助。近年來,他對3名家庭經濟困難的退伍軍人子女給予每人每年3000元的救助。
作為一名老政協委員,譙澤德關注民生、關注發展,積極履職參政議政。為提高提案質量,他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傾聽百姓呼聲,了解各界實情;政協大會發言他務實坦誠,直奔主題,一言中的,看問題入木三分,分析問題直擊要害;語言犀利,敢講真話,敢道實情,是一名深受群眾歡迎的政協委員。先后提出的《西鄉旅游資源整合之我見》《統一規劃特色經典旅游線路》《規范櫻桃溝“農家樂”接待行為》《改建西鄉上渡大橋保障群眾安全通行》《加強西鄉城區供水安全,規范行業管理》等提案,分析有據,建議可行,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有力依據。
“明天一早出發趕赴涿州開展抗洪救災。”8月1日,譙澤德一見到記者就告訴了這個消息。譙澤德是政協委員、是企業總經理、同時也是西鄉縣曙光應急救援服務中心隊長,成立兩年多來,在他帶領下,積極應急防汛抗洪演練、特大洪水應急救援任務、漢臺區漢江水域巡江任務等,先后出動人員300余人次,處理急、難、險、重等事件80余起,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我曾是一名軍人,我要對得起軍人這個稱號。”30年來,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當代退伍軍人敢于吃苦、勇于擔當的品格。“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當中,我將繼續弘揚優秀的軍人傳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回饋到社會。”譙澤德說。(記者 謝昊天 康斌)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