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龐浩楠 通訊員 楊官賢 記者 唐冰)日前,旬陽市委書記在市政協提交的《關于我市中醫藥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上批示:“此報告很好。要專題研究,拿出過硬舉措推進基地建設和龍頭企業培育、小型加工廠的布局,真正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格局。旬陽中醫藥產業大有可為。”
旬陽地處秦巴山區,自古以來盛產中藥材,境內已經查明野生中藥材500余種,群眾自發種植繁育63種,種植農戶8853戶,種植面積6.5萬畝,有安康廣譽遠、宏達化工等5家中藥材加工企業。投資9000余萬元實施的中醫院遷建項目竣工,新建醫療用房5萬平方米,設置床位500張,市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和21個鎮衛生院都建立了中醫館,全市中醫診療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
為深入踐行“兩山”理念,破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階段農民持續增收難題,以“生態美”推動“共同富”,市政協調研組通過實地走訪、查閱資料、問卷調查、統計分析、座談協商,對全市中醫藥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全面調研,積極為市委、市政府決策參考。
構元鎮林相村王道友是原縣檔案史志局退休干部,退休回家后看到農村土地撂荒,從2012年開始流轉土地,帶領群眾種植金銀花800多畝,優質金銀花品種吸引了安徽亳州、廣州白云山制藥等客商,金銀花畝均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小河鎮周家莊村二組村民徐興會,種植蒼術、白術、豬苓、連翹、黃姜等,年均收入4萬元以上。中藥材成為群眾增收的重要來源。
調查發現,中醫藥產業存在著重視程度不高,政策支持力度不夠,中醫骨干技術薄弱,缺少龍頭企業帶動,種植規模小,產供銷體系不健全等突出問題。
調研組建議,要統一思想認識,堅定發展信心,根據秦巴山區資源優勢,加大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技術研究,加快建立良種繁育基地,開展道地藥材認證,打造特色品牌;要引進專業人才,構建服務體系,設立中醫藥人才培養基金,在省內外中醫藥院校引進高素質中醫藥人才,對現有在職中醫藥人才通過外出培訓、對口交流,提高中醫藥人員專業技能;要培育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條,積極對接安康千億康養產業鏈,依托呂河秦巴醫藥健康產業園,發揮廣譽遠醫藥公司作用,實施訂單種植、合同收購;要加快農文旅融合,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把中藥材種植與鄉村振興、特色小鎮建設相結合,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產品和路線,讓中醫藥產業帶動更多的群眾增收。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