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當前縣產業促增收成效不明顯,部分產業設施閑置,整體收益較低。請各位委員圍繞這一問題開展協商,暢所欲言,積極建言獻策……”
9月12日,在佛坪縣政協“秦商量”協商議政平臺上,一場關于“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線上協商議事活動正在有序開展,縣政協機關領導干部、縣政協委員、各委員工作室成員等圍繞協商議題踴躍發表意見建議。
從“會場”到“現場”再到“線上”,群眾急難愁盼在哪里,協商議事活動就跟進到哪里;群眾有什么需求,就搭建什么形式的議事平臺。2022年佛坪縣政協建成涵蓋機關辦公、委員履職、網絡議政等功能為一體的“智慧政協”平臺,2023年按照“秦商量”試點縣工作部署,建立“秦商量”協商議政平臺,兩個平臺有機融合,首次啟動“云協商”新模式,打破時間、空間的阻隔,進一步拓寬了協商民主參與的范圍和渠道。
佛坪縣政協積極開展“線上”協商,共話產業振興。縣政協領導班子、縣政協委員、各委員工作室成員結合前期調研,在“秦商量”協商議政平臺上,圍繞縣特色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方面建言獻策,通過協商議事,達成了“依托資源優勢、培育生產企業、強化示范引領、加強品牌建設、拓寬銷售渠道”等共識。
近年來,沙窩村依托轄區內豐富的“紅色、綠色、金色”資源,大力發展特色旅游產業。2022年集體經濟收益32.3萬元,實現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00元,同比增長14.2%。在“秦商量”協商平臺上,長角壩鎮黨委副書記、縣政協委員高寒介紹沙窩村特色產業發展現狀,線上與會人員你一言我一語,又一次掀起了關于沙窩產業發展的話題高潮,希望充分利用冷水魚、山茱萸等本土資源,通過延長產業鏈,讓特色優勢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加速器”。
“請林業系統委員就村集體和群眾個人種植豬苓申請采伐手續的相關政策予以說明。”縣政協主席楊蜀瑩認真查看平臺上的每一條建議,并就委員們的疑惑順勢拋出問題。林業系統的委員第一時間在平臺上解疑釋惑、宣講政策。
近年來,佛坪縣緊緊圍繞“生態立縣、林藥興縣、旅游強縣”發展戰略,充分利用“山水貓氣文”和“一宿一能”等資源,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存在特色產業散、小、弱等問題。“在山茱萸種植、林麝養殖等特色產業發展方面,縣政府主管部門應出臺更多可操作的政策,提高產業發展大戶的積極性,給予老百姓更多的技術指導支持,力促縣特色產業做大做強。”縣政協委員李天琴提出。
自十屆一次全會以來,佛坪縣傾力打造“書香政協、智慧政協、有為政協”“三大政協”履職品牌,以實干求突破,以創新促發展,助力政協工作提質增效。本次線上協商活動,共有59名政協委員踴躍參與,提出意見建議79條,是佛坪縣政協的一次有力嘗試,下一步將繼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形成有分量、有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為縣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有益參考。乘著互聯網的春風,政協人“為民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更濃,“有事好商量”這塊金字招牌通過“互聯網+”更是迸發出了新的生機活力。(記者 謝昊天 通訊員 譚茜)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