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結合城市特點,最大限度規避地下文物影響,探索形成“四個結合”的新思路,即:結合城市規劃科學布局新建點位、結合新建居住小區做好配套、結合老舊廠房和閑置物業再利用進行改造提升、結合城市風貌做好綠地游園的復合利用,切實解決體育場地建設難題。
二、積極爭取中省資金,精心打造一批以大健身促進大健康的特色市、縣、鄉、村(社區),以體育、住建、城管、園林、環保等“集團作戰”的工作格局,建設一批體育公園、健身步道、全民健身中心,補足場地設施短板。同時,要把握距離親民、價格親民、服務親民、功能親民,以“四個親民”實現共治共享。
三、一方面,積極探索體育公園良性運轉的長效機制,通過開展體育健身和健康指導的增值服務和文化餐飲等消費性經營活動增加收益。另一方面,政府要出臺《體育公園運營考核獎補資金管理辦法》,通過對體育公園的運營效果和群眾滿意度考核情況對運營主體進行補貼。
四、以注重思想融合、聚焦資源融合、強化活動融合、堅持服務融合、創新手段融合、推動機制融合為切入點,不斷強化“大健身”促進“大健康”工作。開展常態化國民體質監測,繼續做好陜西體育健康行活動、陜西省社區運動會、三秦科學健身大講堂等活動,確保科學健身指導服務真正發揮運動促進健康的積極作用。
五、緊盯“廣泛”“全民”這兩個關鍵詞,強化普惠意識,關注每一個地區、每一個人群、生命周期的每一個階段,突出全民健身的核心所在,實現健身、健康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讓全民健身成為新時尚,不斷增強三秦百姓的體育獲得感和幸福感。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