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漢中市政協召開六屆十二次常委會議,圍繞全市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工作進行專題協商。委員們圍繞協商議題暢所欲言,為優化全市營商環境大局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獻計出力。
2023年陜西省營商環境評價報告顯示,2023年,漢中市營商環境便利度得分較上年提升1.87個百分點,排名全省第三位。
“就漢中營商環境而言,縱向比是有進步的,但橫向比,在開辦企業、辦理建筑許可等方面還存在短板差距。”漢中市政協委員、市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陳錦濤認為,目前,“一窗受理”成效不明顯,市本級政務服務大廳窗口僅實現分類綜合受理,集約化程度不高;縣區政務服務大廳大部分采取部門窗口單設方式運行,企業和群眾辦事還需跑多個窗口。
對此,陳錦濤建議,繼續深化“一窗通辦”服務,在市、縣區構建“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窗口統一出件”的“一窗通辦”工作機制;在鎮(街道)完善以“綜合設崗、多崗融合,一人多能、一崗多責”為主要內容的“一窗通辦”工作機制,實行無差別受理、辦理,推動服務供給與群眾需求相匹配,解決窗口人員忙閑不均、效率不高的問題。同時,進一步推廣“辦不成事”窗口,集中解決群眾、企業辦事中的“疑難雜癥”。
近年來,行政審批、行政許可及政務服務中介服務機構,在促進政府部門依法履職、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專業技術服務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漢中市政協委員、市發改委總經濟師李雨慷在調研中發現,當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主要精力放在政府內部行政審批環節和時間的精簡上,而外部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機構整體服務水平不高,且政府對中介服務的環節清理和規范力度不夠,導致中介服務耗時較長且服務成果質量不高,影響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整體效果。
如何規范中介服務機構,提高行政審批服務效能?李雨慷建議,建立健全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平臺,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監督管理和服務引導,實現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的公開、透明和高效,促進中介服務機構完善相關服務制度、提升服務水平、提高成果質量。
漢中市政協委員、漢中秦鑫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晏秋菊在工作中發現,雖然大部分行政審批服務局已經落地“互聯網+”的辦事模式,但由于宣傳普及不到位,致使許多企業并不了解網上辦事的具體操作方法和流程。同時,由于便民服務制度及相關辦理事項流程和所需材料公示公開不到位,信息更新、宣傳滯后,導致辦事企業“多跑路”現象時常發生。
如何全面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晏秋菊建議,強化宣傳措施,提高政策知曉度,積極利用傳統媒體、新媒體平臺,加大對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事項的內容、流程等方面的宣傳力度,提高申請人對相關政策要求的知曉程度,引導其準備好必要的材料,減少因不了解政策而導致的材料準備不充分問題,確保其所辦事項順利進行。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最有發言權。“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申報主體對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的期望與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漢中市政協委員、漢中慶乾商貿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梅表示,當前,雖然各級政府在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等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門間信用信息共享還存在信息“孤島”現象,各部門使用的業務平臺未與市信用信息平臺實現互聯互通,致使數據不能共享,“二次錄入”問題沒有完全解決。
對此,王梅建議,繼續深化“一網通辦”、打破信息壁壘,推動數據共享,整合政務應用程序,優化升級“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推進自建政務服務辦理系統與同級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接口對接,推動部門向鎮街村居賦予行業專網使用權限,推進審批服務數字化、智能化、便捷化,推動網上可辦向全程網辦、好辦易辦轉變,實現線上線下有機融合。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